春节申遗成功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虽然按照中国传统历法,正月初一是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但实际上,从年前的腊月初八到年后的正月十五,都是“春节时间”,在此期间,辛劳一年的人们醉心于营造“年味”、共享“年味”,在爆竹声声中辞旧迎新,许下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此前就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列为法定节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如今,春节申遗成功,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摘编自“央广网”2024年12月5日)
素材解读
1.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春节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载体。春节申遗成功,无疑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启了一个新天地。
2.全球文化交流互鉴。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同时,春节的背后蕴含着“和平、安宁、团圆”的美好愿景,能够增进更多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开展对话、交流、沟通。
适用话题
交流互鉴 文化传承 传统文化
上一篇:
我国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下一篇:
“2024年十大流行语”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