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时钟与人生旷野
作者: 胡成利
精批细评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心理学家曾提出了“社会时钟”这个概念,指的是我们大多数人似乎被一个时钟限制着,在规定的时间做着规定的事情。而当下也有很多人不安于“时钟”的确定性,追求“人生旷野”的自由。
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追求鲜活的生命,探寻有风的人生
徐子怡
伍尔芙有言:“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应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巧妙引用,呼应文题材料中的“旷野”。)花瓶恰如约束人生的“社会时钟”,草原便是“人生旷野”,我们应去旷野奔驰,追求鲜活的生命,实现自我的价值。(开门见山,观点明确。)
“社会时钟”的影响无处不在。它以一种集体的意识,规定了人们在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人是社会性动物”,亚里士多德这句话揭示了人的社会性属性。在“社会时钟”的影响下,人的选择、行为往往会被社会的期望所左右,就像被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着。我们被这个“时钟”限制着,“不能犯错、不能落下”。(联系现实,初步分析“社会时钟”的影响。)诚然,有一些人循着“社会时钟”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日子也可以照样过得“滋润”。(以退为进,先论证反面观点的合理性。)但我们以“规矩”来建立坐标系并以此来规定自己的人生轨迹,常常抹杀人生的无限可能。(破立结合,见解深刻。)
人应该适度摆脱“社会时钟”的束缚,奔赴人生旷野,勇敢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脱离“社会时钟”并不意味着打破社会既有规则,而是在适当范围内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准确而深刻地提出论点。)刘震云大学毕业后放弃稳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写作,取得了显著的文学成就。这样的打破“社会时钟”的行为,是对内心热爱的回应,是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追求。
追求“人生旷野”不是脱离“轨道”,而是探索人生路径的多样性,它可能更有助于人们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他不被“社会时钟”的规则所束缚,而是踏上了探索未知的旅程。他穿越山川湖海,用脚步丈量大地。他的游历不仅丰富了他的人生体验,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地理和文化财富。(举例、说理双管齐下,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旷野”思辨性看法。)可见,有所作为,比受限于社会规矩偏安一隅更有价值。
“社会时钟”与“人生旷野”并非完全对立。在“社会时钟”的框架下,人们也可以在“人生旷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辩证地看待“社会时钟”与“人生旷野”的关系。)“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这句话提醒我们,要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对理想的追寻。在“社会时钟”限定的圈子里,我们也要追寻心中向往,勇敢去定义自己的追求,创造独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
青年一代并非一定要超越时代成为名家大师,但不妨大胆地去追求内心所愿,去尝试,去挑战,去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结合现实,发出呼吁,再一次强调观点,解读追求“人生旷野”的意义。)
冯骥才有言:“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生命只有一次,去勇敢地追求梦想,努力拓展生命的厚度与宽度,追求鲜活的生命吧!(引用巧妙,收束有力,发人深思。)
【湖南浏阳一中(2201)班】
技法提纯
这篇议论文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巧妙引用,丰富内容
开篇引用伍尔芙的话,自然而然地引出作文要讨论的话题,呼应了文题材料中的“旷野”,也点明了自己的观点。文末引用“大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首尾呼应。巧妙的引用不仅能支撑观点,也使作文结构更为精巧,内容更加充实。
2.以退为进,破立结合
“诚然,有一些生命循着‘社会时钟’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日子也可以照样过得‘滋润’”,作者以退为进,先承认反面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再以破立结合的方式,突出自己的论点,论述摆脱“社会时钟”束缚的意义。这就避免了观点的绝对化,使作文看起来更客观公正,增强了论证的深度和力度。
3.思辨表达,论证严谨
在“社会时钟”与“人生旷野”这一组二元关系中,作者认为生命应该“鲜活”,中心突出;同时也能够辩证看待“社会时钟”与“人生旷野”的关系,指出二者并非对立,“在‘社会时钟’的框架下,人们也可以在‘人生旷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思辨性的表达有助于深入剖析复杂的问题,使论证更严谨,还能引导读者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提升思维层次。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一生致力于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诗词大家。钟扬一生跨界了无线电电子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追求生命高度和广度的“探界者”。
有的人,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成就了一世精彩;有的人,一生经历丰富,也是一世风华。年轻的你,更向往哪种生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通过对三位大家生平的简介,呈现出他们专注研究、经历丰富的人生。
引导语由材料延伸开来,指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道路。
1.“一生只做一件事”,是指一个人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并且做好这件事。这是一种人生选择,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精神。
2.“一生经历丰富,也是一世风华”,指的是那些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不断尝试新领域的丰富人生。这种选择鼓励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尝试、多做,丰富自己的经历,拓展生命的宽度,收获精彩的人生。
同学们需注意的是,无论是写“只做一件事”还是“经历丰富”,前提都是做好才能收获“精彩”“风华”,这一点是材料中已经给定的隐含信息。另外,“你更向往哪种生活”一句意味着在写作中需要作出选择,有所侧重,当然也不能只写其中一面,而要有所比较。
【杨雪梅/供稿】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电子邮箱:gzb1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