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智慧”
作者: 赵晋浩佳作展示二
“蚂蚁搬家天将雨”,想必大家都听说过这句谚语。每当我们看到蚂蚁成群结队地迁移时,脑子里便会蹦出“要下雨了”的判断,蚂蚁搬家为什么会与下雨这一自然现象存在联系呢?
蚂蚁是群居生物,不同种类的蚂蚁会根据自身需求和环境条件,建造出各式各样的巢穴。一般情况下,蚁巢有完善的排水系统,但如果降雨量过大,可能无法及时排出积水,导致蚁巢被淹没。蚁巢被淹,不仅食物会被破坏,卵、幼虫和蛹也可能面临被淹死的危险。要坐以待毙吗?当然不行,得跑。但在下雨时才跑显然为时已晚,毕竟蚂蚁的大小与一滴水相差无几,因此,提前搬家至关重要。
要提前搬家,就得预知下雨,蚂蚁是如何预知下雨的呢?难道是看天气预报吗?这当然不可能。抬头看乌云吗?蚂蚁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它们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细心观察,会发现蚂蚁身上有许多纤细的小绒毛,这些小绒毛对气压和湿度特别敏感,可以感知到很轻微的变化。在下雨之前,气压通常会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增加,蚂蚁身上的小绒毛能够敏锐察觉到这些细微变化,这时蚁群就会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转移,以免被雨水淹没。这样一来,蚂蚁搬家与下雨便形成了“捆绑”关系,“蚂蚁搬家天将雨”的谚语也由此而来。
那么,蚂蚁又是靠什么来传递信息,统一行动的呢?蚂蚁的体内会分泌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素。蚂蚁通过释放信息素来传递信息,不仅可以标记路线、标记食物、警示危险,还可以建立社会等级。另外,蚂蚁还会利用触角、身体姿势和声音等多种方式传递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蚂蚁的“智慧”。例如,在物流管理中,我们可以利用条形码和二维码等技术,将信息压缩在“码”中,如同蚂蚁“阅读”信息素一样,通过各种“码”,实现对物流的追踪和管理。由此看来,生物研究对人类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发明都与生物有关,蝙蝠在黑暗环境中也能“看”清周围,靠的不是视力,而是“听力”——超声波,模仿这一特点,人们制造了雷达;鱼儿可以在水中自由来去,人们就模仿鱼类造船,横仿鱼鳍造桨……仿生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将生物模型转化为实际的仿生产品或技术,并以此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提高生产效率。
探究平常事物背后的事理,既有趣又实用,有时候还会给人深刻的启迪。“蚂蚁搬家天将雨”,不也蕴含着做事要未雨绸缪的道理吗?
【江苏盐城市滨海中学】
点评
作文介绍了蚂蚁预测天气的能力和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巧妙地将其与人类社会联系起来,强调了生物研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人生的启迪。按照由现象到本质、再从自然规律联想到人类技术应用的思路展开说明,条理分明,层层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