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界与跨界
作者: 杨雪梅精批细评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一生致力于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叶嘉莹一生“只为一件事而来”,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研究和教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诗词大家。钟扬一生跨界了无线电电子学、分子生物学、植物学、教育等多个学科领域,成为追求生命高度和广度的“探界者”。
有的人守界,一生只专注做一件事,成就了一世精彩;有的人跨界,一生经历丰富,也拥有一世风华。年轻的你,更向往哪种生活?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跨界”人生,无限可能
潘彦天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携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憧憬和规划。有些人通过坚守和毅力闯出一番天地,也有人凭借无畏的勇气、拼搏奋进的精神,探索人生的无限可能。(开篇引用名言,引出话题,简而得当。)这两种生活方式和态度从来都没有孰优孰劣,但于我而言,更向往缤纷多彩的“跨界”生活。(直截了当作出选择,完成作文引导语的任务。)
守界者专注于专业领域,深耕细作,不断打磨技艺,为行业发展筑牢根基。诚然,“择一事,终一身,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坚守令人敬佩景仰。但一味守界,可能会陷入故步自封的泥沼。孔子曰:“君子不器。”跨界能够充实我们的生活,创造更多机遇,拓展生命的宽度与厚度。(肯定“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意义,在比较与权衡中凸显自己的取舍。)
跨界者以广博的兴趣爱好,创造更加丰富充实的生活。在信息高密度的科技时代,“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早已不是难以企及的目标。我们对兴趣爱好的选择趋向多元。我们可以选择在广阔的大地上挖掘,做一名考古学家,与历史对话;也可以向往无垠的宇宙,立志航空探索;我们可以是老师、程序员、画家……我们不应为自己的人生设限,我们的人生可以是任何一种模样,每一种经历都值得尝试、值得探索。(结合时代特点,阐释跨界的价值,职业的切换极具画面感。)
跨界者能为个人发展开辟广阔天地,创造更多机遇。鲁迅先生最初学医,意在救治国人身体。但当他意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疾病更可怕时,毅然跨界投身文学创作。他以笔为投枪、匕首,唤醒民众,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以名人事例有力论证跨界“创造更多机遇”的观点。)外卖小哥雷海为,因热爱自学古诗词,在《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过五关、斩六将,将总冠军收入囊中。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掌握单一技能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许多职场人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编程、设计等技能,跨界进入新兴行业,拓宽了职业道路。他们勇敢迈出舒适区,在跨界中发现了自己的更多潜力,抓住更多机遇,拥抱更多可能。
跨界者以其丰富的阅历,拓展生命的广度与深度。徐州洪涌处,东坡先生带领百姓共抗洪灾,筑黄楼、铭功勋;公务之余,他钻研美食,擅作诗词,工于书画,他的人生没有被局限。巍巍林海中,探界山川里,钟扬探索生物学、植物学、教育等多领域,攀登高原,深入山谷,他的足迹没有边界。跨界者在多元的领域中寻找更多可能,学习更多技能,让自己的光亮照耀更多的领域,拓展了生命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阐释跨界的价值,逻辑严密;旁征博引,彰显底蕴。)
新时代青年应秉持着“国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的坚定信念与爱国热情,努力成为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全面发展人才。跨界并非盲目尝试,需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在跨界前,应充分了解目标领域,做好规划,才能在不同领域站稳脚跟、绽放光彩。(结合时代特点及自身身份,发出呼吁。)
在新时代,我辈青年唯有以探索未知的勇气、突破自我的果敢,积极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在“跨界”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成长为国之栋梁!(总结归纳,回扣文题,饶有余味。)
【湖北随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5)班】
技法提纯
这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考场作文,其精彩之处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条理清晰,议论深刻
开篇以名言引出论题,简洁有力;然后在比较中回答了文题的问题:更向往缤纷多彩的“跨界”生活。接着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跨界的意义:创造充实生活、创造个人发展机遇、拓展生命的广度与深度;最后重申论点,回扣标题。论述逐层递进,具有启发性。
2.积累丰富,视野开阔
作者积累了大量素材,旁征博引,在行文中名人名言(如孔子)及现代事例(如外卖员雷海为)信手拈来;视野开阔,结合实际,使作文充满了时代气息与真切感受。
3.语言凝练,酣畅淋漓
作文语言凝练,多用整句,整饬有力,凸显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另外,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作文既有气势,又发人深省。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松弛感”现在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不慌张、不焦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队“00后”小将出征奥运表现出的“松弛感”受到热议。他们面对压力应对自如,以“新时代的松弛感”展现满满的青春自信,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
同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道作文题围绕热点话题“新时代的松弛感”展开。
材料意思分为两层:第一层是对“松弛感”内涵的解读,同学们可从中抓住两个关键词——“面对压力”和“心理状态”,这表明,“松弛感”是人们“面对压力”体现出的“心理状态”。这就为立意指明了一个方向,即“松弛感”是“从容应对”外在事物的重要心理支撑。材料第二层为举例说明,以奥运小将为例说明“新时代的松弛感”带来的积极结果,这意味着,我们写作时可以结合新时代青年的身份,论述“松弛感”的重要意义。
引导语强调“同为新时代的青年”,再次明确了写作者的身份和“新时代”的语境。
该文题可以写作的内容很丰富,可以写身边的人和事;也可以分析“松弛感”背后的原因,为什么要倡导“松弛感”,如何拥有“松弛感”、助力成功;还可以写在新的时代,如何保持“松弛感”,等等。
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松弛”不是松懈,从消极层面去理解“松弛”是不符合题意的;同时,也不能抛掉“面对压力”这一前提空谈松弛。
【周文杰/供稿】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电子邮箱:gzb1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