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为了“一把土”熬白了头发
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随后顺利采到了月壤样品。中国航天人又创造了世界第一。为了这一天,叶培建的头发都等白了!
叶培建出身于军人家庭,从小就立志投身国防事业。改革开放后,他成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在瑞士学习时,叶培建第一次看到来自美国的月球岩石,他既激动又羡慕。“上九天揽月”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浪漫梦想,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挖到月壤,把梦想变成现实?
2004年,中国开启探月工程,叶培建成为嫦娥一号的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一号出发前,他组织团队仔细检查,不放过一个阀门,也不放过一个螺丝。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中国开始了“奔月”之旅。之后,叶培建继续带领中国航天人,攻克一个个难关,创造一个个奇迹:嫦娥四号,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在月表“挖土”;嫦娥六号更能干,不仅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还顺利采样……“我们实现了我们的承诺,我们没有吹牛!”陪伴“嫦娥”长大的叶培建自豪极了。
如今,叶培建头发白了,腰板也没那么直了,但在年轻一代航天人心中,他却是“定海神针”。大家都说,每次执行发射任务,有叶院士陪伴,心里就踏实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24年6月3日)
素材解读
1.立志报国。叶培建从小立志航空报国,从青春年少到年过七旬,从嫦娥奔月到逐梦火星,始终保持炙热的初心,向航空事业的巅峰奋力攀登。
2.责任担当。叶培建院士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并能将这种精神深植内心,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才能攻克一个又一个科研难关。
适用话题
爱国情怀 不忘初心 责任担当 无私奉献
上一篇:
唐铖:为航空制造贡献技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