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利民:要做一粒好种子

“人,要做一粒好种子。”徐利民生前经常用种子作譬,勉励自己。他常年工作在基层一线,时刻不忘群众疾苦,大力推进文化传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2006年夏天,时任乡长的徐利民力主修建水库,一有空就翻山越岭,踏勘坝址。建成的深清源水库是一座小二型水库,能解决十多个自然村、上万名村民的饮水问题。

徐利民常说:“延续文化根脉,是我们的职责和使命。”上山文化得名于浦江上山遗址,是长江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最久远的新石器文化。当时,上山文化的研究工作进入“平淡期”。徐利民认真自学,很快成了上山文化的“半个专家”。他主持编纂《上山文集》时,经常忙到深夜。不仅如此,徐利民还专门进京拜访考古学家严文明先生,用他的执着,换来了考古泰斗对上山文化的高度认可和评价。

一直以来,无论在什么岗位,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事,他都会坚持去做。在徐利民担任虞宅乡党委书记期间,不少村民曾想把老房子卖掉建洋房,但在徐利民的反复劝说下,新光村的传统建筑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人,为什么而燃烧?徐利民用52岁的人生,完成了一份无悔的答卷。

(摘编自《每日电讯》2024年6月19日)

素材解读

1.责任担当。徐利民始终不忘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要做一粒好种子”的信念,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坚定初心。工作30余年来,无论是为村民跋山涉水修水库,还是为上山文化奔走,徐利民坚定初心、一心为国为民的工作激情和斗志始终没有变。

适用话题

勇于追求 责任担当 家国使命 文化传承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