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松弛感

作者: 周文杰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松弛感”现在一般指面对压力时不慌张、不焦虑、从容应对、善待自己的心理状态。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中国队“00后”小将出征奥运表现出的“松弛感”受到热议。他们面对压力应对自如,以“新时代的松弛感”展现青春自信,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

同为新时代的青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以拼搏之姿度青春,以松驰之态展风采

一考生

20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我国的“00后”运动员以“松弛感”应对比赛压力,取得优异成绩。“松弛感”是一种心理状态,更是一种从容豁达、张弛有度的人生智慧。而松弛的背后,离不开拼搏的汗水、强大的实力。同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以拼搏之姿度青春,以松弛之态展风采,从容担起时代重任。(开篇概述材料,点明“松弛感”的内涵,提出观点,不拖泥带水。)

松弛并非松懈,平时的充分准备能够为关键时刻的松弛积攒底气。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以松弛之态比赛,但其背后是夜以继日的艰苦训练。且看,小将全红婵8岁练习跳水,日复一日,每天要跳400多下,终成为当之无愧的“跳水精灵”;小将潘展乐刻苦训练,一天游泳十多个小时,在世界泳道里超过老将,成为举世瞩目的“水中飞鱼”。由是观之,松弛感的底气来源于平时的刻苦认真,若无场下的充分准备,何来场上所谓的“松弛”?一言以蔽之,不准备无底气,无底气难松弛。(本段明确指出松弛的关键在于平时充分准备。作者巧用俗语,并列举全红婵、潘展乐的例子,有力论证了观点。反问句的使用增强了语气。)

松弛并非轻视,人前获得成就时彰显出的松弛背后是行动的严谨。松弛指向心理,而非行动。心态松弛,行为严谨,才可称为“新时代的松弛感”。外卖员雷海为阅遍古诗典籍,成为《中国诗词大会》冠军,认真执着地学习积累成就了他“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松弛;李子柒潜心研究非遗,她创作非遗作品的严谨成就了“风雪压我两三年,我笑风轻雪如棉”的松弛。生活中这样的松弛有很多,他们因前期的充分准备,因行动的严谨端正,才有了成功时的松弛。(本段以雷海为、李子柒的事例,分别从对古诗的认真、对非遗的严谨角度,展现出心态松弛与行动严谨的关系,丰富了“新时代松弛感”的内涵,让读者明白真正的松弛是建立在严谨行动之上的。)

由此可知,没有充分的准备与严谨认真的行动就无法真正得到松弛感,为实力锦上添花。真正的松弛,是平时严格要求,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从容自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乐见松弛感,我们也要感受松弛背后的严谨、坚持、拼搏。松弛并非是懒散“躺平”,而是在拼搏奋进与自我调节间找到平衡,以从容之姿应对挑战。只有自身本领够硬才能松弛,否则只能是随意和懈怠。(深入论述松弛与实力的关系,引用诗句增添文采的同时,进一步说明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实力,才能拥有真正的松弛感,激励读者勇敢应对挑战,提升自身能力。)

身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在高手如云的今天,愿你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练就一颗“大心脏”,以“松弛感”从容地在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强化观点,热情呼吁,颇具感染力。)

技法提纯

这篇佳作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1.“总—分—总”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整体采用总—分—总结构。开篇以材料提到的奥运会运动员事例引出话题,总领全文,提出论点。正文分别从松弛并非松懈、并非轻视以及松弛与实力的关系三个角度进行分述,层次分明,逻辑连贯。每个段落观点明确,且论证紧紧围绕观点展开。结尾总结全文,发出呼吁,结构严谨。

2.内容丰富,论证有力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论据来支撑论点,不仅有全红婵、潘展乐刻苦训练展现松弛感的例子,还有雷海为、李子柒的事例,从不同领域充分阐释了“新时代的松弛感”的内涵。文中多处引用俗语和诗句,进一步增强了作文的说服力和文化底蕴。

3.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文章语言表达流畅自然,通俗易懂。在论述过程中,巧妙运用反问等修辞手法,如“若无场下的充分准备,何来场上所谓的‘松弛’?”增强了语气,引发读者思考;结尾部分以亲切的口吻发出呼吁,富有感染力。

课后练兵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书卷气指通过读书而形成的高雅气质。书卷气浓,遇事有静气,行事有朝气,干事有灵气。烟火气本指烧煮食物的气味,时下流行的意义则是指一种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现在也被用来形容深入实际的工作能力。从风吹日晒的“健康黑”到挽起裤脚两脚泥的“尘土色”,从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到定分止争的公信力,都是烟火气的生动体现。有人欣赏书卷气,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人喜欢烟火气,认为“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其实,书卷气与烟火气可以在个人修养、社会实践、文化传承以及设计创新等多个方面实现和谐共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文题材料围绕“书卷气”与“烟火气”展开,先分别阐述了二者的内涵、特点及价值,“书卷气”是读书形成的高雅气质,有静气、朝气、灵气;“烟火气”则是指生活气息与深入实际的工作能力。材料最后强调二者可以和谐共存。写作时需紧扣“书卷气”“烟火气”及“和谐共存”这些核心要点。

1.个人修养层面:可以论述读书获得的书卷气让人心境平和、气质高雅,而生活实践中的烟火气,能让人增长阅历、提高能力。二者结合,既能丰富内心又能融入生活。

2.社会实践角度:拥有书卷气能以知识和智慧指导实践,具备烟火气则能让行动贴合实际、解决现实问题。可以黄文秀等人为例,论证兼具二者能够创造更大价值。

3.文化传承维度:书卷气承载文化传承使命,阅读经典能够延续文化脉络;烟火气赋予文化新的活力,使文化创新符合大众需求和生活实际,让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同学们可采用递进或并列结构,从个人修养、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论述。总之,要紧扣二者关系,挖掘深层内涵,展现全面思考。

【供稿/刘禹彤】

(同学们,欢迎将你的作文投寄给我们。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号邮政信箱;电子邮箱:gzb1zwzk@163.com。我们将择优刊登,快来投稿吧!)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