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之正反对照

作者: 蒋文学

美文引路

◎梁实秋

勤,劳也。无论劳心劳力,竭尽所能黾勉从事,就叫作勤。各行各业,凡是勤奋不怠者必定有所成就,出人头地。即使是出家的和尚,息迹岩穴,徜徉于山水之间,勘破红尘,与世无争,他们也自有一番精进的功夫要做,于读经礼拜之外还要勤行善法不自放逸。且举两个实例:

一个是唐朝开元间的百丈怀海禅师,亲近马祖时得传心印,精勤不休。他制定了“百丈清规”,他自己笃实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面修行,一面劳作。“出坡”的时候,他躬先领导以为表率。他到了暮年仍然照常操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偷偷地把他的农作工具藏匿起来。禅师找不到工具,那一天没有工作,但是那一天他也就真个的没有吃东西。他的刻苦的精神感动了不少的人。

另一个是清初的以山水画著名的石和尚。请看他自题《溪山无尽图》:“大凡天地生人,宜清勤自持,不可懒惰。若当得个懒字,便是懒汉,终无用处。……残衲住牛首山房,朝夕焚诵,稍余一刻,必登山选胜,一有所得,随笔作山水数幅或字一段,总之不放闲过。所谓静生动,动必作出一番事业。端教一个人立于天地间无愧。若忽忽不知,懒而不觉,何异草木?”人而不勤,无异草木,这句话沉痛极了。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生活,英文叫做vegetate,意思为过植物的生活。中外的想法不谋而合。

勤的反面是懒。早晨躺在床上睡懒觉,起得床来仍是懒洋洋的不事整洁,能拖到明天做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做的事自己不做,不懂的事情不想懂,不会做的事不想学,无意把事情做得更好,无意把成果扩展得更多,耽好逸乐,四体不勤,念念不忘的是如何过周末如何度假期。这就是一个标准懒汉的写照。

恶劳好逸,人之常情。就因为这是人之常情,人才需要鞭策自己。勤能补拙,勤能损欲,这还是消极的说法,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不但不同于草木,也有异于禽兽,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

(选自《梁实秋散文集》,有删改)

◆技法点睛

在议论文写作中,正反对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论证方式,它通过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更加鲜明地突出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对照式结构形式通常是一正一反,在内容上是真与假、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等方面的对比,以此来生发议论。

1.精准界定对比点。运用正反对照技法之初,首要任务是深入剖析并确立待比较的两个方向或事物间存在的根本性差异。这些差异构成了对比的基础,确保对比既有深度又具说服力。通过明确界定对比点,能够引导读者关注核心差异,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并评价所比较的对象。如选文就“勤”和“懒”的种种表现展开形象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选择论据要典型。围绕对比关键点,精心挑选典型准确的论据来强化论述。这些论据可涵盖事实、数据、具体案例等多种形式。例如文中提及唐开元年间百丈淮海禅师的事迹,以及清初石和尚于《溪山无尽图》上所题的文字,这些论据就比较典型。

3.分析深入合逻辑。在论证过程中,既要清晰、全面地表述自身观点与支撑的论据,同时也需从反面视角出发,揭示对立观点的错误与不足,深入对比剖析双方的本质差异、成因及潜在影响等核心要素,重视逻辑关系的紧密性,从而确保论据间逻辑链条清晰、合理,以此增强论点的鲜明性与深刻性,使议论更具洞察力与说服力。

4.结论明确而有力。选文收尾之际,需依托正反对比的论证成果,提炼出清晰而有力的结论。这个结论既要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还要对读者带来一定的启发。例如,通过“勤”与“懒”两种截然不同表现的对比框架,选文得出了“勤的积极意义是要人进德修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万物之灵”这一振聋发聩的深刻结论。

学子佳作

成由俭,败由奢

◎许吟菲

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慨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诚哉斯言,纵观历史长河,“成由勤俭”之例不胜枚举。汉文帝崇尚节俭,“文景之治”流芳百世,同时也使当时因战乱而凋敝的民生得到恢复和发展;北宋时,司马光一生崇尚节俭,不受外物欲望干扰,留下《刻俭示康》等家训,影响深远;明太祖生活简朴,四菜一汤,百姓乐道,朝野效法。历史上“败由奢”之例胡亥在位期间沉迷于享乐,大肆挥霍,仅仅三年,就耗尽了秦500年的基业积淀;隋炀帝一登大位,就修建东都洛阳,耗费了巨额人力物力,导致国库空虚、民不聊生,导致隋朝速亡。回望历史,鲜活的“成由勤俭败由奢”的例子俯拾皆是。

骄奢淫逸,必遭祸端。商纣王酒池肉林,迷恋玩乐,断送江山;西汉成帝刘骜登基后沉迷于酒色,无法自拔,致使政务荒废,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勤俭发奋,创业兴邦。反观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他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即使在担任主席期间,仍保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一件睡衣竟然打着73个补丁。浙商天下闻名,改革开放初期,浙江人敢于冒险,走出舒适区,寻找机会,他们带着手艺和工具走遍全国,更主要的是他们崇尚节俭,一点一滴地积累财富。由此可见勤俭奢靡,两种结局,判然分明。

但我们也要注意这样的一点:勤俭也会转向奢靡。唐玄宗是个前俭后奢、先成后败的典型。早期他崇尚节俭,勤于政事,开创了唐朝的极盛之世——开元盛世。但他在位后期,忘记初心,逐渐开始怠慢朝政,追求奢侈糜烂,宠爱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再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人镇守边疆,导致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唐朝由此走向了衰败。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形成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进入新时代后,超越现实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也是屡见不鲜,一味追求华美者有之,过度包装徒耗资源者有之,炫富摆阔一掷千金者亦有之……浪费奢靡之风盛行,令人警醒!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新时代,我们也不能丢下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危矣险哉!由奢入俭难,而由俭入奢易啊!悬崖勒马,为时尚可。作为炎黄子孙,我们理当传承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并将之发扬光大。

【江苏望亭中学,指导老师:姚俊丽】

◆点评

作文观点鲜明,紧扣“成由勤,败由奢”这一中心论点,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充分论述:一论“成俭败奢”,二论“俭奢结局”,三论“俭奢转变”,四论我们的抉择担当。作文多处采用了正反对照手法。例如第二段列举了汉文帝、司马光、明太祖和秦二世、隋炀帝等古今正反典型事例,得出“成俭败奢”的结论。选例具有代表性,说服力很强。

上一篇: 抓住特点
下一篇: 以实践创新书青春华章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