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逻辑思维 进行有效论证

作者: 方滢

议论文不是论点加论据的简单组合,论点要依靠论证“析”出来、“辨”出来。要想写出优秀的议论文,就要注重逻辑思维,进行有效论证。除了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外,还可以灵活运用以下论证方法:

一、演绎论证

演绎论证就是根据一般原理推导出个别情况的方法。运用这种论证方法,首先要明确前提的真实性,若前提不成立(如“所有鸟都会飞”),即使逻辑正确,结论也可能错误(企鹅属于鸟类,但不会飞)。其次要确保逻辑严密,避免“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等逻辑谬误。还可以结合事实,用权威研究、统计数据等支撑前提,增强可信度。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劝谏策略就大量运用演绎论证,由普遍自然规律(固本浚源)引申出治国道理(积德安国),最后得出太宗需践行“十思”的结论。

二、归谬论证

归谬论证,即通过对错误观点进行引申、推导,得出明显荒谬的结论,使正确观点得到加强的论证方法,主要用于驳论中。其核心逻辑可概括为:若甲为真,则乙必为真;但乙明显荒谬,故甲不成立。唐宪宗元和五年,李贺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但有人以“避讳”为由阻挠他,理由是他父亲名“晋肃”,进士科的“进”与“晋”同音,需避父讳,导致李贺被迫放弃考试,仕途受阻。韩愈为此写下《讳辩》,以“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驳斥这种观点。他认为,按照这种逻辑,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名字中有“仁”,难道这个人就不能被称为“人”了吗?这显然是荒谬的。

三、归纳论证

归纳论证是指通过列举多个具有共性的具体事例、数据或观察结果,从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或结论。如《谏逐客书》中,李斯通过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外来人才而成就霸业的事例,归纳出“客卿对秦国的强盛至关重要,不应驱逐客卿”的结论。

论证的过程其实就是思考的过程,要做到有效论证,除了可以综合使用各种论证方法,还要从思维层面去分析论题或论点。可以尝试运用以下方法:

一、联想比较法

把要写作的话题或概念和与它相对或相近的话题或概念联系起来。比如写“智慧”,孤立地谈论这个话题很容易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这时可以将其与“聪明”相联系,如:“智慧不同于聪明,聪明是那种看起来耀眼、锐利却容易受伤甚至伤人的东西,而智慧是看起来朴实无华却极富韧性并具有弥合修复甚至推动能力的东西。”再如探讨“问”这个话题,可以尝试与“学”联系起来,因为“问”实际上也是一种高效的“学”;还可以尝试与“思”联系起来。写“自律”可以联系“他律”,写“成熟”可以联系“老成”或“天真”,写“完美”可以联系“缺憾”,写“孤独”可以联系“寂寞”或“热闹”,写“平凡”可以联系“伟大”。凡能联系起来的,都可以联想比较,在类比、对比中把观点讲清楚、道理讲透彻。

二、有效限定法

文章论点确定后,可以进一步思考,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论点都是成立的。如果不是,那要不要在论点中增添条件,是否需要分类分析。比如《六国论》中,苏洵认为六国灭亡“弊在赂秦”。但并不是所有六国全都“赂秦”,因此苏洵进一步完善观点,“不赂者以赂者丧”。比如我们在论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时,不妨思考,任何情况下这个观点都成立吗?这个观点的成立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对观点进行有效限定,能让我们的文章逻辑更清晰,论证更合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推理方式(三)——辩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