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悦己”
作者: 杨雪梅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悦己,意为取悦自己,使自己快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升级和自我享受。
你认为最好的“悦己”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核心概念是“悦己”。材料第一句为“悦己”下了一个定义,即“取悦自己,使自己快乐”。材料接下来陈述悦己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文题材料引导同学们对“悦己”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
写作提示直接提出就“最好的‘悦己’是什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立意时,我们可以单项立意,即从正确对待“悦己”出发立意,既可单独强调精神“悦己”的重要性,亦可只谈适度的物质“悦己”。也可以辩证立意,即抓住“悦己”的消极面,提出真正的“悦己”不应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要有精神层面的滋养,并探讨物质、精神双重“悦己”方式的选择与平衡。
行文时,若抛开“悦己”不谈,仅讨论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则为跑题;若只谈物质层面的“悦己”,不谈适度,则为偏题。
佳作展示一
最佳悦己是身与心的双重快乐
◎彭嘉丽
在这个悦己越来越被注重的时代,有人为了悦己不惜债台高筑。我们应当思考:最好的“悦己”是什么?在我看来,最好的悦己,是身与心的双重快乐。
最好的悦己,不应仅限于物质层面的享受,更应是精神层面的自我满足,是身与心的双重快乐。躺在席梦思床上,享受着液晶电视带来的极致视觉盛宴,是悦己;穿着人字拖,与朋友在路边摊吃喝,畅聊人生,也是悦己。过于追求物质上的“悦己”,为得到心仪的物品而负债累累,真的是“悦己”吗?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固然能让人获得一时的快乐,可过后,面对手机中一笔笔消费支出的消息提醒与所剩无几的余额,我们真的会感到快乐吗?这难道不是与“悦己”的初衷相背离吗?究其原因,是因为有的人对悦己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最好的悦己,是以精神满足为导向的行动。
酌古,陶渊明曾涉足官场,但在发现自己“以心为形役”后毅然弃官回归田园。对他而言,回归田园是他追求心灵宁静、实现“悦己”的行动。范仲淹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自己的责任,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他做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行动,实现“悦己”。斟今,中国第一代女考古人郑振香以殷墟发掘为乐,40多年以来实地研究、铲磨成勺、栉风沐雨的坚持是她实现“悦己”的行动。由此可见,最好的悦己,是在为满足精神快乐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的。
最好的悦己,也是自我认同、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的感受。
有句俗语:“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其实就是悦己的一种表现——认同自己、肯定自己、欣赏自己。然而在当下,他人的评价与质疑声层出不穷,不少人因此焦虑、自卑、内耗,甚至试图从外部寻找让自己快乐的东西。面对这些困境,我们不妨向内求索,去听听内心的声音。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是“限量版”,都有“小确幸”。正是这些点滴美好构成了你我,让我们生长在春风里。只有当我们自己认同自己、自己欣赏自己时,才会明白最好的悦己,其实就是内心自发的对自我的认同感。
所以,最好的悦己,是身与心的双重快乐。它可以表现为追求热爱的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对自我的认同感。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正确认识什么是最好的悦己,努力实现身与心的双重快乐,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湖北随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开篇引出“最好的‘悦己’是什么”的论题,随即提出“最好悦己,是身与心的双重快乐”的中心论点,切合题意。论证部分层次分明,从以精神满足为导向的行动和自我认同、自我肯定与自我欣赏的感受两个方面展开论述,条理清晰。举了陶渊明、范仲淹、郑振香等人的事例,论据丰富,古今结合,有力支撑论点。语言表达流畅自然,运用俗语、诗句增添文采,是一篇出色的作文。
佳作展示二
清醒自持,为最好的悦己
◎方为一
时光煮雨,岁月缝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取悦自己,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出现了沉湎于悦己和为了悦己而损害他人的现象。什么是真正的悦己?依我刍荛之见,毫无节制,肆意妄为,为毁己;清醒冷静,适度自持,则为最好的悦己。
悦己是人生灰暗时光里带给自己的慰藉与光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事事顺意是很困难的,每个人都会遭受打击与失败,而正因如此,才需要主动眺望远方的光明,积极取悦自己。稽之往史,李白不惧力士令其脱靴,不畏贵妃让其研墨,即使被轻视被捉弄依然乐观坦然,沉浸在诗歌中悦己;回看今朝,叶嘉莹历经数次重创仍未泯灭对诗词的热爱,以“为往圣继绝学”的理想悦己。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面临学业或事业的压力时,不少人学会于短暂喘息中悦己:有人去旅游参观去购买文创;有人去品尝美食释放压力。悦己是摆脱掉他人的眼光去取悦和满足自己的行为,也许只是一时兴起,但它们曾经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无法言说的快乐。
悦己固然重要,可一旦沉湎,便会陷入欲望的泥潭。在现实生活中,不乏有人为了追星大肆挥霍,以致债台高筑,后悔已晚。“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过度悦己的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泥潭。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曾言:“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任何形式的悦己都要适度,都要保持冷静清醒,不可因一时的贪恋而一发不可收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坚持适度原则,不要让悦己变为毁己。
悦己更不是伤害他人的挡箭牌。作为个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权利去为了自己高兴而去伤害别人。国家亦如此,任何国家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破坏打击报复别国。最好的悦己是在不影响他人的基础上取悦自己,是建立在“阅己”基础上达成的“越己”,即在考证自身的实际情况后更好地超越自己、成就自己。因此,最好的悦己是懂得自持。
装点此江山,今朝更好看。悦己是横亘于“忧愁与欢乐之间的一座天平”,过度悦己则会偏向忧愁,带来厄运。惟有清醒自持,方为最好的悦己。
【湖北孝感市第一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立意深刻,结构严谨。开篇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提出清醒冷静,适度自持才是最好的悦己观点。论证时,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先指出悦己是困境中的慰藉,借李白、叶嘉莹及生活中的事例,展现悦己带来的快乐;接着引用名言和生活现象,阐述过度悦己的危害,强调要保持清醒冷静;最后将视野拓展到国际,批判以伤害他人为代价的“悦己”,指出最好的悦己是建立在“阅己”、不影响他人基础上的“越己”。语言上,巧用诗句、名言,增强了作文的文化底蕴与说服力,是一篇兼具思想性与文采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