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品读朱光潜的说理文

作者: 张德平

导 语

说理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一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说理文具有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练、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等特点。说理文是落实思维能力培养与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一般从思辨意识、判断能力、理性表达三个方面去发展同学们的实证、推理、批判和发现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作品选读

【选段一】

艺术是情趣的活动,艺术的生活也就是情趣丰富的生活。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情趣丰富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一种是情趣枯竭的,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没有趣味,也不去寻求趣味,只终日拼命和蝇蛆在一块争温饱。后者是俗人,前者就是艺术家,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觉得有趣味”就是欣赏。你是否知道生活,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一样有福。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朋友,在告别之前,我采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标语,在中国人告别习用语之下加上三个字奉赠:“慢慢走,欣赏啊!”

(选自《谈美》之《慢慢走,欣赏啊》,有删改)

◆赏析

生活是可以艺术化的,有情趣的生活就是要学会欣赏,对许多事物抱有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玩索”的态度。艺术化的生活,是在一地鸡毛的琐碎日常里、在人生的狼狈与不如意中,依然葆有一颗欣赏的心。时间不会停滞,可是我们可以驻足。陌上花开,缓缓归。穿行在生活的河里,慢慢走,欣赏啊!

【选段二】

什么叫做美呢?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称赞一个美人,你说她像一朵鲜花,像一颗明星,像一只轻燕,你决不说她像一个布袋,像一条犀牛或是像一只癞蛤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明星和轻燕一类事物原来是美的,布袋、犀牛和癞蛤蟆一类事物原来是丑的。

说美人是美的,也犹如说她是高是矮是肥是瘦一样,她的高矮肥瘦是她的星宿定的,是她从娘胎带来的,她的美也是如此,和你看者无关。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所以他们费许多心力去实验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

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

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是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是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

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

(选自《谈美》之《情人眼底出西施》,有删改)

◆赏析

选文先从一般人对美的认识谈起,通过浅显易懂的事例,揭示“美本在物”说法的不妥,进而引出“美是心的产品”的观点;可是通过对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哲学家观点的辨析,得出美也不完全是心的产品。因为美不是科学的、实用的活动,欣赏具有美感的事物是纯粹凭直觉,而不是理智;它既不是下判断,也不是从个别事物中得出普遍规律。所以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是心物相结合而产生的,美之中有人情也有物理。

链 接

《谈美》是朱光潜于1932年创作的一本美学入门书,从净化人心、美化生活出发,探讨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以及美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人生的艺术化,倡导情趣化生活。他认为,艺术化的生活既是个人的修养、快乐的源泉,也是净化社会、沉淀人心的良方。全书浅入深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一经出版,很受读者欢迎,对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读书笔记

让人生这件艺术品变得更美

◎张欣妍

“以美感的态度推到人生世相”是我读完朱光潜先生《谈美》这本书最大的收获。

“美是事物最有价值的一面,美感的经验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一面。”生活很琐碎也很艰辛,我们虽然不能将生活等同于艺术,但我们可以努力去找寻和创造更多的美。我们应该从时代的大潮流中跳脱出来,找寻内心深处的声音,不人云亦云,不盲从。“一篇生命史就是一种作品,从伦理的观点看,它有善恶的分别,从艺术的观点看,它有美丑的分别。”愿我们都尽力做好这件人生的艺术品。

朱光潜先生不仅指给我们一条避开各种误区的审美通道,也教给我们用美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和世间百态。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身陷其中,不免忧愁烦恼、身心俱疲。可是,“悠悠的过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当我们挣脱利害关系的束缚,以一种美感的态度去观察这个世界,以一颗纯净免俗的心来看待身边的一切事物,就会发现一种全新的光景。“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朋友,让我们珍重这几点星光!让我们也努力散布几点星光去照耀那和过去一般漆黑的未来!”不计较实用,没有欲念地看待生活,专注于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利益的得失,把自己从当下脱离开来,以一种“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来欣赏当下的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能用欣赏美的态度旁观生活,就多了一种享受生活的途径,增加了人生的宽度。

美和艺术欣赏、创造,不是要我们脱离现实,而是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我们都应该用欣赏的态度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进而去创造美,提升自己的境界,丰富自己的内在,让人生这件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变得更美。

【湖北襄阳四中】

上一篇: 从艺术中汲取力量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