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天下

作者: 阎润文

【导语】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屡遭挫折而不衰,历经失败而不竭,数遭磨难而不馁,常逢泪水而不懈……正是因为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涌现出一批批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主义者,他们勇敢地肩负起救亡图存的责任和使命。正是因为这些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中华民族才能愈挫愈勇。

选文一

文艺与爱国

——纪念三月十八

◎闻一多

铁狮子胡同大流血之后《诗刊》就诞生了,本是碰巧的事,但是谁能说《诗刊》与流血——文艺与爱国运动之间没有密切的关系?

“爱国精神在文学里。”我让德林克瓦特讲,“可以说是与四季之无穷感兴,与美的逝灭,与死的逼近,与对妇人的爱,是一种同等重要的题目。”爱国精神之表现于中外文学里已经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了。爱国运动能够和文学复兴互为因果,我只举最近的一个榜样——爱尔兰,便是明确的证据。

我们的爱国运动和新文学运动何尝不是同时发轫的?它们原来是一种精神的两种表现。在表现上两种运动一向是分道扬镳的。我们也可以说正因为它们没有携手,所以爱国运动的收效既不大,新文学运动的成绩也就有限了。

爱尔兰的前例和我们自己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了:这两种运动合起来便能够互收效益,分开来定要两败俱伤。所以《诗刊》的诞生刚刚在铁狮子胡同大流血之后,本是碰巧的;我却希望大家要当它不是碰巧的。我希望爱自由、爱正义、爱理想的热血要流在天安门,流在铁狮子胡同,但是也要流在笔尖,流在纸上。

同是一个热烈的情怀,犀利的感觉,见了一片红叶掉下地来,便要百感交集,“泪浪滔滔”,见了十三龄童的赤血在地下踩成泥浆子,反而漠然无动于中。这是不是不近人情?我并不要诗人替人道主义同一切的什么主义捧场。因为讲到主义便是成见了。理性铸成的成见是艺术的致命伤,诗人应该能超脱这一点。诗人应该是一张留声机的片子,钢针一碰着他就响。他自己不能决定什么时候响,什么时候不响。他完全是被动的。他是不能自主,不能自救的。诗人做到了这个地步,便包罗万有,与宇宙契合了。换句话说,就是所谓伟大的同情心——艺术的真源。

并且同情心发达到极点,刺激来得强,反动也来得强,也许有时仅仅一点文字上的表现还不够,那便非现身说法不可了。所以陆游一个七十衰翁要“泪洒龙床请北征”,拜伦要战死在疆场上了。所以拜伦最完美、最伟大的一首诗,也便是这一死。所以我们觉得诸志士们三月十八日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我们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一部分,便可以在文艺上大成功;若得着死难者的热情的全部,便可以追他们的踪迹,杀身成仁了。

因此我们就将《诗刊》开幕的一日最虔诚地献给这次死难的志士们了!

(选自《闻一多散文集》,有删改)

◆含英咀华

《文艺与爱国》是一篇议论散文,其文文思纵横古今中外,历史现实呈于文内;其旨鲜明,论证严密,说理透彻;其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不足千字之文,却对振兴中华、振兴文艺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指导意义。闻一多用理论和事实,精准地阐述了“文艺与爱国”携手并存、互为因果的文艺观,是一篇热血沸腾的爱国之作,爱国情怀洋溢笔端。文中不仅热情讴歌为祖国献身的烈士,还告诫人们文艺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

选文二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

◎巴 金

踏上了轮船的甲板以后,我便和中国的土地暂别了,心里自然装满了悲哀和离愁。开船的时候我站在甲板上,望着船慢慢地往后退,离开了岸,一直到我看不见岸上高大的建筑物和黄浦江中的外国兵舰,我才掉过头来。我的眼里装满了热泪,我低声说了一句:“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这二十二年来你养育了我。我无日不在你的怀抱中,我无日不受你的扶持。我的衣食取给于你。我的苦乐也是你的赐予。我的亲人生长在这里,我的朋友也散布在这里。在幼年时代你曾使我享受种种的幸福;可是在我有了知识以后,你又成了我的痛苦的源泉了。

在这里我看见了种种人间的悲剧,在这里我认识了我们所处的时代,在这里我身受了各种的痛苦。我挣扎,我苦斗,我几次濒于灭亡,我带了遍体的鳞伤。我用眼泪和叹息埋葬了我的一些亲人,他们是被旧礼教杀了的。

这里有美丽的山水、肥沃的田畴,同时又有黑暗的监狱和刑场。在这里坏人得志、好人受苦,正义受到摧残。在这里人们为了争取自由,不得不从事残酷的斗争。在这里人们在吃他的同类的人。那许多的惨酷的景象,那许多的悲痛的回忆!

哟,雄伟的黄河,神秘的扬子江哟,你们的伟大的历史在哪里去了?这样的国土!这样的人民!我的心怎么能够离开你们!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我恨你,我又不得不爱你。

(选自《海上杂记》,有删改)

◆含英咀华

《再见吧,我不幸的乡土哟》是巴金于1927年1月离开上海去法国时在船上写下的,讲述了他在世界大战初期的上海生活,回顾了自己和祖国的血肉联系,感叹国家和人民的不幸,也赞颂了人们为了争取自由奋勇斗争的精神,表达了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巴金的家乡曾经遭受战乱,土地荒芜贫瘠,百姓流离失所,但身为这片乡土的孩子是不会因此而嫌弃,虽然不得已远离家乡,但内心对乡土的眷恋挥之不去。选文正是表达了作者对乡土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探究任务

【文本呈现】

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走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

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曲折回环,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展,其经历亦复如是。

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正如旅行一样。旅途上的征人所经过的地方,有时是坦荡平原,有时是崎岖险路。老于旅途的人,走到平坦的地方,固是高高兴兴地向前走,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得一种冒险的美趣。

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是一段崎岖险阻的道路。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此段道路的人,感得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的人,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我们的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山峡都是浩浩荡荡地往前流过去,以成其浊流滚滚、一泻万里的魄势。目前的艰难境界,哪能阻抑我们民族生命的前进。我们应该拿出雄健的精神,高唱着进行的曲调,在这悲壮歌声中,走过这崎岖险阻的道路。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选自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删改)

◆思想探究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以诗化的语言来表达,用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历史发展的必然,正如人生前进的道路;而人生前进的道路,又如长江大河的奔流,有时会走上康庄大道,有时却遇到崎岖小路。在人类生活、社会历史发展的道路上,如果碰到艰难险阻的阶段,一个雄健的国民,就要以乐观的精神、豪迈的无畏向前冲去。其实,这也是题目所蕴含的意思,要是遭逢“艰难的国运”,就须有“雄健的国民”,才能担当并完成伟大的历史任务。

上一篇: 读书与读屏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