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作文富有诗意
作者: 黄听松俗话说:“花香蝶自来。”作文只有贮满诗意,才能让人读之口齿生香,还想一读再读。要使作文富有诗意,我们需要在以下几点下足功夫。
一、用偏于文言的词句打造典雅的语言
写作文时,字可以多用“之”“而”“若”等,词语可以多用“勿使”“且莫”“旖旎”“迤逦”“徜徉”“缱绻”“舐犊”等,短语可以多用“浅水喧闹,深潭无波”“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视人生为畏途,看未来为虚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偏于文言的词句可以使作文语言典雅蕴藉,多几分底蕴,添几分魅力。
【示例】
纵然重山隔绝、人迹罕至,兰花依旧傲然挺立,静吐幽香,芬芳了整个山谷;即使地远谷深、不见天日,清泉依旧汩汩不息,且歌且行,灵动了两岸风光。平凡孕育不凡,静水流深处自有风华。
(选自张丹阳《静水流深,自有风华》,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二、引用诗词名句形成丰厚的底蕴
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留下了许多优美且意蕴深远的诗词名句,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明快。我们可以将这些耳熟能详的优美词句自然地镶嵌在作文中,既可以显示出对古典诗文的熟稔,更使得作文富含文化底蕴。千年文脉,自然流淌,连通古今,诗意盎然。
【示例】
从《诗经》《楚辞》到《漱玉词》《稼轩集》……诗词就像一双洁白无瑕的羽翼,带我穿梭时空,飞到关关雎鸠、蒹葭苍苍的先秦,体味千年前盈满《诗三百》的温柔;飞到五花马、千金裘的盛唐,静看那豪放潇洒的谪仙人举杯邀月;飞到桃花扇底、杨柳楼心的北宋,倾听鼓乐笙歌。
(选自陈乐卉《诗词,带我遨游》,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三、融情于景氤氲出水乳交融的诗意
诗意的根本在情真,情真才能写出佳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细腻生动的景物描写中往往能氤氲出水乳交融的诗意。如张炜的小说《蓑衣》中写道:“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她来到芦青河湾了。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在这里,油绿、柔软、茂盛的蓑衣草,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和小说主人公光明美好的前景,如此,景中见情,情蕴景中,自然就达到了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同时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审美空间。
【示例】
大门的右边紧挨着一间平房,院子里的梨树枝繁叶茂,在房顶上投下一大片荫凉。我时常搬一把椅子,顺着楼梯上去,坐在树荫下眺望,满目郁郁葱葱,远处大片大片的玉米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渴了,就站起来摘个梨吃,甜中带着一丝丝酸涩,解渴又消热,这时候再来一阵微风,清清爽爽,别提多惬意了。
(选自刘钰蒙《乡间杂忆》,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四、用修辞手法营造深远的意境
比喻能够使抽象的本体变得具体生动,拟人可以让描写的物象富有鲜活的情态,对偶、排比等可以在句式上增强作文的表达效果。综合运用修辞手法,诗意的氛围得以营造,整体的意境容易形成。如“麦穗托着夕阳,晚风卷着一串一串细碎的光,叶子片片转身,翻起了黄昏。”“托着夕阳”“转身”是拟人,“翻起了黄昏”则是化抽象为具体,修辞手法的使用,写活了乡村的黄昏美景,让人感到了温馨和浪漫。
【示例】
有些故事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如同被风吹落的蓝色矢车菊,静静地沉淀在梦的深处。当过往的风,不经意地翻开仓促的年少岁月,很多往事慢慢变得锈迹斑斑,只有那一抹淡蓝的记忆,在那张已发黄的旧照中轻轻地叹息。
(选自卢志鹏《留住生活的剪影》,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五、用奇妙的想象构筑生动的画面
为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能使作文具有童话般的诗意美和梦幻美。在写作中,运用合理的想象,再加之必要的细节呈现,能让读者在阅读时走进想象的画面,从而产生共情。如“回忆阅读不同名著时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有夜读《三国演义》时的激动振奋,有在课堂上纵论《红楼梦》时的佳句迭出,这些文字都能穿越已逝的岁月,重新遇见那个‘诗酒趁年华’的充满朝气的自己。”
【示例】
当悲伤的暴雨袭来时,我会和书籍相约在一间屋中,默默倾诉内心的苦楚。保尔那充满希望的话语,让我心头的坚冰渐渐消融;而鲁滨逊的经历仿佛一缕坚韧的火焰,照亮了我迷茫的前路;对比阿廖沙饱经人间冷暖的童年,我猛然发现自己与幸福如此贴近;而顾城那闪亮的黑眼睛,更教会了我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选自吴仁《书籍伴我成长》,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