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

作者: 陈艳辉

入乎其内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选择和意境创造来抒情写志。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诗歌中的意象最常见的是景物意象和事物意象。这里从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两方面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意象抒发情感的。

一、借景抒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写景来抒情。借助景物意象抒情,诗人常通过对比和衬托等手法来实现。其中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与情感相似或相近的意象构成衬托表达情感,包括以乐景衬乐情、以哀景衬哀情;反衬则利用与情感相反的意象构成衬托表达情感,包括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如《沁园春·长沙》中,上片描写了湘江边美丽壮观的秋景,通过“红叶”“绿水”“船只”“蓝天”“雄鹰”“游鱼”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色彩绚丽的秋景图,呈现出了“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诗人以乐景衬乐情,抒发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由衷赞美之情。再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通过描写“无法征服的雪峰”“雪峰之侧的落日”“锈蚀的岩壁”“滑坡的石砾”“棕色的深渊”“巨石的罅隙”“渗血的鞋底”“小得可怜的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壮美的景象。同时,把“落日”“山海”“坚毅的攀登者”“雄鹰”“雪豹”等意象和渺小的蜘蛛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虽处在人生低谷,但精神没有被压垮,反而变得更加坚定,表达了他不断攀登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托物言志

在诗歌中,诗人也会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对事物的具体描绘之中,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方式,委婉地表现出来。诗歌在借助事物意象的象征意义来表现情感时,可以是多个意象,也可以只有一个集中的意象。

如《峨日朵雪峰之侧》中,诗人选用多个意象,通过象征的手法来抒情言志:雪峰象征着生命与人生,是诗人生命的缩影与投射;锈蚀的岩壁、滑坡的石砾、棕色的深渊,象征的是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雄鹰、雪豹象征强大、勇猛的生命力量或生命的辉煌;小得可怜的蜘蛛象征谦卑而强劲的生命力量。诗人对理想的追求、斗争不息的精神、身处困境时的艰辛与挣扎、对微不足道但坚韧的不懈奋斗的生命的赞美与热爱等丰富的情感都寄寓在富含象征意义的物象之中。再如《致云雀》一诗的核心意象“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歌中把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将云雀的歌声与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形象地描写了云雀自由的飞翔和欢乐的鸣唱,表现了深藏于心的自由和欢乐,以此象征诗人对自由的赞美和对幸福生活的强烈追求。

出乎其外

(一)

相信未来(节选)

◎食 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

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

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选自《食指的诗》,有删改)

◆赏析

这首诗歌运用意象组接的方式,寓情于景。第一节选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意象,展现了时代的荒芜、穷困、艰难。“美丽的雪花”增添了一分亮色,与“灰烬”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在艰难生活中不倒的信念。第二节用“化为深秋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凝霜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到黯淡、由热情到失意、由饱满到枯竭的历程,通过这些意象营造出失意、落寞的意境。诗人借景抒发了在逆境中永葆信念的真挚情感。第三节选用“涌向天边的排浪”“托起太阳的大海”“温暖漂亮的笔杆”等意象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尤其是把“曙光”比作“笔杆”,富有想象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三节,一咏三叹,希望与绝望的剧烈冲突,经由诗人的笔流淌出来,“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而多个意象的组接,让情感的表达含蓄而充沛。

(二)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那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呦,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选自《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诗歌卷》,有删改)

◆赏析

这首诗歌以“一片槐树叶”为中心意象,表达了诗人怀念故国、思念家乡的情感。第一节,诗人用“全世界最美的”“最珍奇,最可贵的”,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来形容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的槐树叶,从外形和意蕴上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为表达思乡之情蓄势。第二节,诗人从诗集中看到“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的槐树叶,追忆它的来源,虽然从哪座城市哪个园子里捡来已不可追忆,但它承载着浓浓的故国情,一片槐树叶撩起浓郁的乡愁。第三节写槐树叶“蝉翼般轻轻滑落”,既写出槐树叶又轻又薄,又表现出主人公小心翼翼、倍加爱护的心态。“蝉翼般的槐树叶”“淡淡的槐花香”将视觉和嗅觉交织在一起,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这首诗歌开头以槐树叶起情,结尾以企盼重回槐花飘香的季节收尾,将浓浓的思乡情和拳拳的爱国情寄托在这一片槐树叶上。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郑 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

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无论自哪一个思想里醒来

我的眼睛遇见它

屹立在那同一的姿态里

在它的手臂间星斗转移

在它的注视下溪水慢慢流去

在它的胸怀里小鸟来去

而它永远那么祈祷,沉思

仿佛生长在永恒宁静的土地上

(选自《诗集:一九四二——一九四七》,有删改)

诗歌中“树”这个意象有何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