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作者: 吴燕

入乎其内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深刻的哲学思想,还蕴含着独特的艺术美感与人文情怀。我们要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一、传承历史文化,启迪精神智慧

1.跨越时空的镜像

古诗词作为历史文化的直接载体,能够让我们穿越回古代,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生活状态与文化氛围。如通过《登高》,我们不仅能看到唐代社会的广阔图景,包括自然景观的壮丽、社会生活的艰辛,还能深刻体会到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其内心深处对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和无奈。

2.哲学智慧的启迪

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字里行间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与人生智慧,不仅映照了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也对当代人的心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归园田居》便是这样的典范,诗中描绘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等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陶渊明追求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心境,让我们在纷扰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找到了一片心灵的净土。

二、享受艺术美感,构建文化自信

1.语言与意象的盛宴

古诗词以其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个独特的艺术世界。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奇幻想象,引领读者穿越至那云雾缭绕、仙踪难觅的天姥山境。李白笔下的天姥山,不仅是地理上的奇峰异石,更是自由与超脱的象征。奇花异草、飞瀑流泉、虎啸猿啼,李白借助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梦幻世界,让人在文字间遨游,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

2.情感纽带与文化认同

古诗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友情、爱情、亲情等人文情感,跨越时空与当代人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在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回望往昔的英雄事迹,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深沉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追思,更隐含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跨越时空的家国情怀,让我们在感受历史厚重的同时,也激发了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古诗词的学习,是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文化认同成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通过学习古诗词,当代人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种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将成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