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古籍保护,助力文化传承
一张小小的纸张如何保存千百年?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延续以何为媒?湖北工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古籍保护实践队师生于7月9日起先后赴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武汉图书馆开启探索之旅,对话文化根脉守护者,理解传承之责任与使命。
在湖北省图书馆,同学们对话古籍修复师盛兰老师。修复古籍耗时长、任务重,修复一页常常就耗去一天的时间,但在盛老师看来,能够见证古籍焕发新生,再多困难都不算什么。对于各式各样的古籍修复用纸和天然染料,盛老师娓娓道来,并让队员们亲手触摸这些纸张,感受它们在不同厚度和质地下展现出的独特魅力。作为新生代古籍修复师,武汉图书馆白玉芝老师则以自己从学生到传统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入行经历告诉队员们:坚守就是最好的回答。
制定修复计划、拆书、蘸取浆糊涂抹古籍破损处,取补纸覆盖拍打,使其与古籍完美贴合……在武汉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老师们的指导下,队员们亲身体验修复古籍、传拓、装帧等工艺。“‘溜口’是为了连接加固开裂磨损的书口,修复纸需要选择与原书叶质地、帘纹、厚薄、颜色相近的手工纸,这样才能保证修复后的书叶看起来和谐美观。”白玉芝老师举起一本古籍给队员们详细讲解修复步骤。队员们全神贯注,深刻体会到古籍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素材解读
古籍是重要的文献资源,是人类文明走向未来的文化物质载体。但是,古籍保护工作复杂而艰巨,待修复的古籍数量浩大,而修复人员数量与修复速度跟不上,是一个长期矛盾。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能参与到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共同守护中华文化的根脉。
上一篇:
三十余载一刀一刻镂光阴
下一篇:
在石头上“绣”出万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