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与自由: 古典诗词审美之至境(节选)
作者: 朱子辉选文一
阅读古典诗词可以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是因为古典诗词中有一种“美”。那么,这种“美”究竟是什么呢?自古以来,其实有很多学者都从各个角度努力探索过,如南宋严羽的“兴趣说”、清代王士祯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以及近代王国维的“境界说”等等。这些说法各有侧重,各有其理,与每个诗评家所持有的文艺观息息相关,或功利,或审美,或言志,或缘情,但皆不是探本之论。在我看来,任何艺术形式,包括古典诗词在内,其终极目标既不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与反映,也不是对主观情感的抒发与表现,而是使每一个生命个体超越自身的狭隘与局限,进入一种无限而永恒的时空之境中,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解放与生命自由。
在人的生命需要的层级结构之中,“生存”与“实践”的需要都是面向现实而充满功利的,但“审美需要”则不同,超越性的精神需求是它的根本特征。人为什么需要“审美”和“超越”?这是因为现实人生中的生存、实践活动,有两个方面的病症:如果开展得十分顺利并取得成功,往往会激发人们更进一步的功利需求,甚至促成人的欲望的恶性膨胀;而相反,如果开展得不顺利,遭遇诸多的挫折和失败,又会给人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压力与创伤。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之道,便是审美与超越。它让我们及时从一己当下的狭隘功利性中摆脱出来,从自我生命体验与感发的需要出发,敞开胸怀去拥抱纷纭万象的客观世界与现实人生,彻底打破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乃至与自我身心的疏离与对立,从而达到个体生命与群体生命、人类生命乃至宇宙生命的同感共振,实现“小我”与“大我”的融会贯通,以至“物我无分”“天人合一”,最终获得生命真正的永恒与自由。这就是我所说的古典诗词中蕴含的“至美”,也是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审美的最高境界。这个“美”或“最高境界”,简而言之,即为“生命的超越与自由”。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9月23日,有删改)
◆含英咀华
古典诗词的阅读与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体悟“美”。而“美”的要义,在于超越现实功利的羁绊,融通物我、人我、身心之后所获得的生命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