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程园园热点聚焦
6月7日,国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在辽宁大学组织召开文物科技创新学术交流。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是交流内容中新增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文化科技与现代服务业”重点专项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专项重点围绕文物的“防、保、研、管、用”等典型应用场景,在考古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应用、文物保护技术、文物资源管理与风险防控、文物传承利用与场景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了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全面体现了我国文物科技创新工作的最新进展。
纵深剖析
1.科技创新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借助多图像三维建模、3D打印等技术手段,可以高精度、快速获取文物三维几何数据,为修复工作提供帮助,促使文物恢复本来面貌,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其原始价值。
2.科技创新便捷考古工作开展
在考古发掘工作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手段,考古工作者能够及时、准确地对各种遗迹现象作出判断,不仅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对考古资料认知与分析的客观性、科学性与系统性。
3.科技创新赋能文物多元展示
文物展示传播与当代科技手段、艺术形式实现“无缝对接”,可以进一步实现文化内容可视化、历史信息情景化、观展体验个性化、参观服务智慧化,提升观众的关注度和参与感,更好地让文物“活”起来。
4.科技创新促进文物价值研究
现代科技手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鉴定和展现文物的真实价值,通过电子显微镜、三维激光扫描和高光谱扫描等设备,可以完成从肉眼可见信息到不可见信息的综合提取,第一时间发现、记录、提取文物和遗址中的多学科信息。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