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之结构严谨

作者: 周子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娟的作品《我的阿勒泰》近期被改编为电视剧爆火。网友们一致评价,看完简直有疗愈精神的功效。如:开篇提到的张凤侠,在其女儿文秀半夜惊喊“妈,床塌了”,她的松弛感“溢出天际”:“又不是天塌了,还能影响我睡觉?”再如:累了就躺在荒野中睡一觉,被雨淋醒了,就换个没雨的地方继续睡。没有什么天气好不好一说,下雨就是天气的一部分,就这么简单,这就是(阿勒泰),一种极致的松弛。

以上处世哲学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次作文题目与高考作文热点风向——读写结合紧密联系,这类题目的创新点在于摆脱了传统材料作文单一、孤立的素材模式,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拓宽材料的来源方式。这类作文题目形式虽然新颖,但其内核依然是读懂材料。

材料中提到《我的阿勒泰》“有疗愈精神的功效”,并以张凤侠的事例和“换个没雨的地方继续睡”来引出材料的核心:松弛感。任务指令中将“松弛感”定义为“处世哲学”,持支持态度;“引发了你怎样的人生思考”将话题提升到个体的人生层面。本题的立意比较明确,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现实生活,不能空谈。

原文在线

处世有道,张弛有度

当今时代,快节奏、追求极致速度的生活方式似乎已经成为主流,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压充斥在社会之中,久而久之,与之相对照的松弛感也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正如《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面对女儿惊喊“床塌了”时的淡然回应、阿勒泰人面对天气变化时的习以为常,松弛感就是顺应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积极调整好前进的状态和节奏,让内心得到真正的舒适。(开篇介绍社会现状,结合材料引出“松弛感”的内涵,符合议论文写作规范;但内容稍长,可以精简。)

有人认为松弛是逃避现实的行为,是在企图寻找虚无的“桃花源”。其实不然。松弛感的源头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的老庄思想上: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的原则,主张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以达到和谐与平衡;庄子进一步提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唯一”的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倡人们回到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从反面入手,先指出部分人对于“松弛感”的错误理解,再追根溯源,对松弛感进行进一步解读;但对于松弛感的概念界定还不够清晰。)

纵观历史,不少名人以松弛的态度对待生活。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征战路上以击蹴鞠的方式训练士兵体能,同时也达到稳定军心、放松休息的效果;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一次出行遇雨,同行之人皆觉狼狈,他却从容不迫、随遇而安,还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豁达感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首都伦敦时,用织毛衣这一看似闲适的方法调节情绪……由此观之,松弛不是松懈、懈怠、避世,而是以一种张弛有度的方式使我们更好投入生活、拥抱世界的处事方法。(通过例证法,列举古今中外名人的事例来说明保持松弛感的重要意义,但缺少反面的对比。)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人类社会中,社交是不可缺失的部分。而巧妙利用松弛,可为双方都留出合适空间,反而能使我们在交往中减去许多烦恼。《百年孤独》中也曾写道:“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他人心存太多期待。”真正的情清清淡淡、平平整整、安安静静地摆在那里,从来都不需要太用力。人与人之间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当保持着宽阔、自然而舒适的疆域,甚至在疆域之间要有一个中立地带。(从社交的角度解释保持松弛感的意义,看似与上文角度不同,实则已有重复。)

我们要学会松弛,使自己在世俗中奔波而疲惫不堪的灵魂得到慰藉,从而拥有更多的精力以及信心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结尾缺少力度。)

◆升格建议

本文观点鲜明,运用多种论证方式来证明观点,所用事例范围广,选取的名言切合观点,可见作者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但这篇作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结构不够完整,应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行文,符合基本的行文逻辑;对分论点的阐述不够深入等,还有进一步修改、提升的空间。

化蝶之作

处世有道,张弛有度

◎王 涵

当今时代,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使人无暇放松,长时间、高强度的重压使得大众更加追求松弛自由的生活。正如《我的阿勒泰》中张凤侠面对女儿惊喊“床塌了”时的淡然回应、阿勒泰人面对天气变化时的习以为常,松弛感就是顺应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调整好内心的状态,为前进蓄势,为生活增色。(段落结构均衡,语句精练有力。)

正视松弛,体味悠然人生。(提出第一个分论点,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松弛感”的观念古来有之,《礼记·杂记下》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引用《礼记》中的话,为松弛感提供理论支撑。)儒家认为,张而不弛不能持久,弛而不张则不能有所作为,只有找到“一张一弛”的平衡点,才能将之作为治国之道。道家则以“道法自然”为处世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中主张人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事物的自然发展,以达到和谐与平衡的统一;《庄子·人间世》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则不救。”由此观之,所谓的“松弛感”应当是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是使我们更好投入生活、拥抱世界的处事方法。(引用名言,用道理论据来阐述松弛感的内涵,更具有说服力。)

张弛有度,成就智慧人生。(提出第二个分论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有人认为松弛是逃避现实的行为,是在企图寻找虚无的“桃花源”。其实不然。没有人能一刻不停地工作、学习,生活需要劳逸结合,内心也需要紧张感与松弛感交替并存,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纵观历史,骠骑将军霍去病在征战路上以击蹴鞠的方式训练士兵体能,同时也达到稳定军心、放松休息的效果;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有一次出行遇雨,同行之人皆觉狼狈,他却从容不迫、随遇而安,还发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豁达感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轰炸首都伦敦时,用织毛衣这一看似闲适的方法调节情绪……松弛不是懈怠、避世,而是一种人生智慧,它能帮助个人和集体走向更好的未来。(举例论证,说明保持松弛感的重要性。)

学会松弛,涵养淡然心境。(提出第三个分论点,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木心有言:“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此间“冷清”是“万头攒动,火树银花处不必找我”时的“紧”,此间“风火”是“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的“松”。学会掌控情绪,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遇事不急、处事不躁,能够以淡然的态度化解紧张,以主动的姿态面对困难。学会松弛,以淡然之心面对生活。(讲述如何保持松弛感,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

让我们保持松弛,使自己在世俗中奔波而疲惫不堪的灵魂得到慰藉,从而蕴蓄更多的精力以及信心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以呼告结尾,收束全文,使作文结构更加完整。)

【辽宁大连市第三中学】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进一步凝练了语言,对部分段落进行调整,使得分论点之间关系更加符合逻辑,整篇作文的结构完整且更为合理;论证分论点时,严格按照“提出分论点——运用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小结”的结构行文,结构严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