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之思

作者: 余倩雯

【导语】

为什么要读书?学术大家季羡林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著名学者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著名小说家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我们驱散迷茫,对抗平庸,填平低谷。

美文赏读

为乐趣而读书(节选)

◎毛 姆

首先,我要坚持的就是: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

既不能帮你获得学位,也不能助你谋生糊口,不能教会你驾船,也不能告诉你如何发动一辆故障的汽车。但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更圆满而感到快乐,如果你真能享受这些书的话。

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生活在繁忙的现代,除非是与他们的生活直接有关的书籍,很少人有时间博览群书。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一致地加以称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别忘了批评家也会犯错误,批评史上许多大错往往出自著名批评家之手。

你正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

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用处。

没有人必须尽义务地去读诗、小说或其他可归入纯文学之类的各种文学作品。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请别以为快乐就是不道德的,所有的快乐本身都是很好的,只是它们所造成的后果,常使敏感多虑的人想要逃避。读书的快乐并不会产生下流或肉欲。往昔的智者们都认为只有知识的快乐最令人满足而且最能持久。养成阅读的习惯实在受用无穷,很少有什么运动能让你在过了盛年之后仍能从其中获得满足。同样,除了独人牌戏、打棋谱、填字谜外,很少有游戏能不需同伴而独自一人赏玩。阅读就没有诸如此类的不便,几乎没有一种工作能像阅读这样——只除了针线活儿。但缝纫编织只使用手指,无法约束不安定的精神——随时随地可以开始,一旦有要紧事不得不做时,又能立刻放下。

养成阅读的习惯等于为你自己筑起一个避难所,几乎可以避开生命中所有的灾难。

(选自《书与你》,有删改)

◆赏析

作者在书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指出阅读是人们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阅读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庇护和安慰,帮助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此外,他还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带给人们愉悦和启发,更能深化人们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因此,他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寻找与自己内心共鸣的作品。

佳作风采

一卷在握,迈向精神的高地

◎张佳歆

哲学教授王德峰曾以一番话道破人类的精神困境:“我们从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精神上普遍不安定的时代。”在喧嚣尘世纷扰的当下,人们的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漂泊,寻不到安身立命之所。如何破解当下的精神困境?以我刍荛之见,也许只要一卷在握,便可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寻得自我价值之真谛。

阅读是一把通往精神花园的钥匙,它滋养精神,让人格得以健全。阅读是最好的精神远足。大千世界,我们了解的东西甚少,但阅读可以让我们感悟先人的思想,饱满自己的灵魂,能够达理明道,穿越时空,在精神的飞翔里抵达美好之境,抵达心灵的绿洲。范仲淹少时立志读书,不在意他人之看法,格物致知,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气度;王阳明博览群书,不拘泥于前人之观点,潜心悟道,终成就“阳明心学”的千古垂范。如若二人不读万卷书,则无法习得前人思想之精华,更不可能以此滋养精神。如若二人没有选择在阅读时进行辩证思考,只是全盘吸收,则无法将前人思想之精华加以升级改造,更加不可能成就自我,实现人生价值。

阅读是一面反照内心的镜子,它提升认知,让胸怀得以博大。阅读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所有读过的书都会融进灵魂,沉淀成智慧和力量,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喷薄而出。我们读的每一页书,也都将成为自己成长的刻度。李大钊同志从书中寻得救国真理——马克思主义,并领导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号召当时无数有志青年致力于民族解放,终成革命史上一段佳话;蔡元培先生从书中习得博大胸怀与改革精神,以海纳百川之胸怀招揽人才,以革故鼎新之态度排除万难,终造就北大大师云集、群贤毕至的盛象。正是因为二人潜心读书、善于读书,才造就了自身博大的胸怀与高深的认知水平,为民族复兴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是一座指引前进的远方灯塔,它萃取知识,让精神得以生长。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也许有一天,那些读过的书会逐渐被遗忘,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书本已经浸润在我们骨血之内,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举止修养,建成了我们灵魂的庙宇。董宇辉从培训老师转型为带货主播,并不因此气馁,反倒将书中所学融入带货过程,让直播间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王亚平在入队第一年系统学习空气动力学、航天学、高等数学等三十余门课程,终成为中国首个进驻空间站的女宇航员。倘若二人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怎能促进自我精神的成长呢?

那么,于茫茫书海泛舟,如何高效阅读,乘风远航?卡夫卡曾说:“书籍应是凿开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此话道出了阅读对于洗涤人心的重要作用。但若无法掌握读书的正确方法,那便无从发挥阅读的真正价值。以我观之,阅读须遵三法:甄,疑,静。首先,应该保持阅读内容的多样化,不拘泥于同一学科或主题。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甄别筛选,读一些有思维含量的书。其次,无论是在闲暇时以读书来打发时间,还是有目的性地以读书来寻找解决方案,都应该葆有思维的批判性,只有敢于质疑才能取得创新性发展。最后,只有将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书的世界中去,书才会“真心向我们敞开怀抱”,若是达到了真正的沉淀内心,那便自然“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了。

驰隙千年,星霜暗换,阅读之花葳蕤,千年而不败;华光千年,星燧贸迁,阅读之泉亘古,托举杲杲耀灵。唯有悟阅读之真谛,吾辈青年方可在倏忽易逝的青春岁月中展现霅霅!

【广东厦门市第三中学高一(7)班】

◆点评

本文结构分明,事例翔实,论证有力。从“一把通往精神花园的钥匙”“一面反照内心的镜子”“一座指引前进的远方灯塔”三个层次展开论述阅读的重要意义。之后便水到渠成地提出“阅读三法”——“甄,疑,静”,旨在提供可行的阅读策略。此外,素材丰富,调用自如也是本文的一大亮点。从字里行间,不难感受到作者丰富的积累、遣词造句的游刃有余。

上一篇: 河流曲折向前
下一篇: 焕发自省的力量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