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要有针对性

作者: 程永超

议论文是针对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分析评论、辩驳析理和逻辑推演的一种文体。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强调创作要关注时代、有针对性、不空发议论、不自说自话,这样文章才有内涵价值。

一、议论要有针对命题材料的意识

材料作文的写作,要关注材料的内容主旨和命题意图,立意既要符合材料主旨,又要切合命题意图,因此要先明确命题材料“让我写什么”,然后再思考“我应该怎么写”。如何提出有针对性的论题呢?同学们需要对命题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挖掘现象产生的历史与现实根源,推理出事件信息的言外之意,形成自己的认识与思考。同时还要聚焦问题,对材料进行分类、整合、聚焦,在对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的比较、权衡中提炼出贴合我们实际、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以此作为论题。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夜校”这个自带年代感的词汇,如今在社交媒体中火热出圈。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打开“夜生活”的新方式。关于上夜校,有学员想以此提升自己专业技能,也有学员表示,夜校能培养兴趣爱好,提升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对于“青年夜校”的爆火,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材料提示语是“对于‘青年夜校’的爆火,你怎么看”。这里的关键概念是“‘青年夜校’的爆火”,写作时要扣住这个关键概念,写出这一现象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如果你对这一文题的关键概念理解不准确,把“夜校”或者“青年夜校”当成关键概念,谈“青年夜校”的好处与作用,甚至大谈“夜校精神”,都是偏离材料与命题意图的不符合要求的作文。

二、议论要有针对现实的意识

人们发表议论,往往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当然,针对性不等于批判性,而是指议论文讨论的问题要有现实基础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最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人们关心的某些问题、存在争议的某个说法中发掘议论的对象,对其进行分析论证,启发人们深入思考,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当然,也可以选择与自己切身相关的内容来写,如个体如何对待荣辱得失、小我与大我、现实与理想、自我与外物等。

【示例】

如今,百年来的自卑、自尊、憧憬和焦灼使不少中国人迫不及待地去迎接那必将到来的一派歌舞升平。我们似乎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一些同胞甚至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轮船、高铁、飞机,科技的进步使天涯比邻、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又有谁思考过: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

(选自优秀作文《中国,咱慢慢来》)

选段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联系现实概括性地指出如今中国人存在“迫不及待”的现状;第二句分析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即人们渐渐“失去耐心、失去沉稳……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记忆”;最后一句使用问句,引发读者反思。这样,联系现实,层次分明,有现象,有本质,可谓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三、议论要有针对性分析的意识

有针对性地分析旨在加强论据或现实性的针对性。分析要定点、定向,并多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缘事析理,挖掘问题的本质,不仅要明确“为什么”,还要明确经过一定的概括、抽象、推理、判断“得出什么”。

【示例】

青年精神,使得青年懂得为己之时代作贡献。辛亥革命中不惧牺牲之青年精神,奏响推翻专制统治的号角;新文化运动中敢于批判之青年精神,发出厘清传统文化之火光;抗日战争中捍卫中华尊严之青年精神,唤醒广大民众不做亡国奴,坚持抗战到底……

(选自优秀作文《论青年精神》)

作者紧扣观点中的“己之时代”和“作贡献”,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三个论据加以证明,分别抓住三个时代青年精神的特点“不惧牺牲”“敢于批判”和“捍卫中华尊严”,进行逐一对应的论述,使得论证有针对性,集中而犀利。

四、议论要有针对身份的意识

这里的身份意识既包括作者意识,也包括读者意识。

作者意识是指作者要明确自己在文题所给出的特定情境中的身份,以此身份来对具体问题发表建议或提出解决策略。身份代入构建交际情境,同学们可以在情境对话中根据言说对象选择说理的内容、方式、策略、语气等。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时有对象意识,心中有倾诉或交流的对象。写作过程中始终体现“隐含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写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前可仔细思考潜在读者最关心哪些问题,设想讨论哪些问题会引起他的兴趣、怎样表达更容易让他信服,这样才能使议论收到预期的效果。

【示例】

没错,我不能忍受这个时代。不能忍受城市那永远黑不透的夜空,不能忍受两三颗暗淡星粒便已成难得的夜色,不能忍受城市的夜满是五光十色、车水马龙……

但即便如此,你若问我:“你爱这个时代吗?”我也会回答:“我爱。”扪心自问,若把你放在交通工具只有双腿和牛马、照明只能靠煤油灯的时代,你还会感觉幸福吗?

(选自优秀作文《关于这个时代》)

此文段面对的读者就是写作者自己,这时自我的对话就转化为内心的潜流和思想的激烈斗争,更需要深刻的自我解剖和反思,情感在自我解剖中丰富而细腻,思想在反思中深刻而厚重。

上一篇:
下一篇: 智能科技赋能消费场景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