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之融情于理
作者: 曹丽宁名家传技
美文引路
航船中的文明(节选)
朱自清
第一次乘夜航船,从绍兴府桥到西兴渡口。
绍兴到西兴本有汽油船。我因急于来杭……所以不顾亲戚们的坚留和劝说,毅然决然地下了船。有了“物质文明”的汽油船,却又有“精神文明”的航船,使我们徘徊其间,左右顾而乐之,真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幸福了!
航船中的乘客大都是小商人;两个军弁是例外。满船没有一个士大夫……真的,那班士大夫到哪里去了呢?这不消说得,都到了轮船里去了!士大夫虽也擎着大旗拥护精神文明,但千虑不免一失,竟为那物质文明的孙儿,满身洋油气的小顽意儿骗得定定的,忍心害理地撇了那老相好。于是航船虽然照常行驶,而光彩已减少许多!这确是一件可以慨叹的事;而“国粹将亡”的呼声,似也不是徒然的了。呜呼,是谁之咎欤?
既然来到这“精神文明”的航船里,正可将船里的精神文明考察一番,才不虚此一行。但从那里下手呢?这可有些为难。踌躇之间,恰好来了一个女人。——我说“来了”,仿佛亲眼看见,而孰知不然;我知道她“来了”,是在听见她尖锐的语音的时候。至于她的面貌,我至今还没有看见呢。这第一要怪我的近视眼,第二要怪那袭人的暮色,第三要怪——哼——要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女人坐在前面,男人坐在后面;那女人离我至少有两丈远,所以便不可见其脸了。……在那语音里,表示出对于航船里精神文明的抗议;她说:“男人女人都是人!”她要坐到后面来,而航船里的“规矩”是不许的。船家拦住她,她仗着她不是姑娘了,便老了脸皮,大着胆子,慢慢地说了那句话。她随即坐在原处,而“批评家”的议论繁然了。一个船家在船沿上走着,随便地说:“男人女人都是人,是的,不错。做秤钩的也是铁,做秤锤的也是铁,做铁锚的也是铁,都是铁呀!”这一段批评大约十分巧妙,说出诸位“批评家”所要说的,于是众喙都息,这便成了定论。至于那女人,事实上早已坐下了;“孤掌难鸣”,或者她饱饫了诸位“批评家”的宏论,也不要鸣了罢。“是非之心”,虽然“人皆有之”,而撑船经商者流,对于名教之大防,竟能剖辨得这样“详明”,也着实亏他们了。中国毕竟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古国呀!——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
“祸不单行”,凑巧又来了一个女人。她是带着男人来的。——呀,带着男人!正是……
船家照他们的“规矩”,要将这一对儿生刺刺地分开;男人不好意思做声,女的却抢着说:“我们是‘一堆生’的!”太亲热的字眼,竟在“规规矩矩的”航船里说了!于是船家命令地嚷道:“我们有我们的规矩,不管你‘一堆生’不‘一堆生’的!”大家都微笑了。
有的沉吟地说:“一堆生的?”有的惊奇地说:“一‘堆’生的!”有的嘲讽地说:“哼,一堆生的!”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妇者,服也”,这原是她的本行呀。只看她毫不置辩,毫不懊恼,还是若无其事地和人攀谈,便知她确乎是“服也”了。这不能不感谢船家和乘客诸公“卫道”之功;而论功行赏,船家尤当首屈一指……
在黑暗里征服了两个女人,这正是我们的光荣;而航船中的精神文明,也粲然可见了。
(选自《朱自清散文经典》,有删改)
技法点睛
一、融情于理之社会公理
本文主要抒发的思想感情是对封建自大狂妄与封建男尊女卑之类“精神文明”的痛恨与讽刺。作者首先描写了一番社会上的士大夫基本不乘坐航船的现象,进而分析说他们是被“物质文明的孙儿”轮船给骗去的,所以“国粹将亡”的呼声也不是徒然的。此处通过反语,称赞士大夫们敢于使用新生事物,但广大社会大众却仍对他们有不公正的论调,叫人气愤。
二、融情于理之内心独白
第一个女人坐定后,作者有“中国毕竟是礼仪之邦,文明之古国呀!——我悔不该乱怪那‘男女分坐’的精神文明了”的内心独白,看似为男女分坐找到理由,实则抒发了对这些长期受压迫而无力反抗的女子的不平。
三、融情于理之情境类比
情境类比在本文结尾段得到具体体现,表面写当时情境,实则却类比中国某些落后的精神文明。所谓“黑暗”,实则是女子长期得不到和男子一样的受重视的社会氛围;所谓“航船”,实则是整个中国大部分群众所坚持的落后的文化环境。在讽刺之中,蕴含着对女子的同情。
学子佳作
“冠军”只有一个,“胜者”不限名额
王敏婕
观看巴黎奥运会,我有一些与别人不同的看法。
奥运会前,我关注了两个运动员——李玲和孙炜。他们或许没有太高的知名度,但我想与大家说说他们一路走来的故事。
有些人总觉得只有得了冠军才是荣耀,其他人便连名字也不配被记住。真是这样吗?我认为,他们不是“冠军”,但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胜者”!
幼时的李玲就立下一个志向:参加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是国内唯一达到奥运A标的女子撑杆跳选手,可惜,无缘决赛;27岁时,李玲正值巅峰时刻,四次刷新亚洲纪录,获得两枚亚运会金牌、两次亚洲锦标赛冠军,夺得洲际杯女子跳高冠军,改写了中国田径历史,可惜,她的年龄让她萌生退役的想法;巴黎奥运会前夕,李玲在训练中拉伤,与自己的第五次奥运会擦肩而过,不得不宣布退出。
好在李玲说,她已经释怀,她拥有梦想,并为之全情付出过,这已是了不起的经历。即使到不了心中向往的“华山”,李玲也在通往巅峰的路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脚印;即使没有照亮整个世界,李玲也在自己的那片星空中留下了热烈燃烧的痕迹。
对竞技体育来说,“不甘心”很普遍,“意难平”是常态,功败垂成的懊悔、铩羽而归的失意往往比一蹴而就的胜利更加刻骨铭心。
《华盖集》有云:“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想到此,我不自觉地为她鼓起了掌。
然后,我又看到了号称“全勤王”的孙炜,电视里的他帅气阳光。
东京奥运会,孙炜拉伤了左手手腕,却靠意志力完成比赛,18个成套动作零失误,是足以写进教科书的典范,只可惜他因微弱分差获得第四名,没能站上领奖台。3年后,孙炜来到巴黎,期待将失败变作成功,但是命运没有给他机会。比赛前一天,右脚踝受伤让他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遗憾作别,过程无悔。对于孙炜来说,只要竭尽全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就是做到了最好。至于能不能站上领奖台,那不过是命运的另一种叙事而已。向上攀爬的那条路,就足够让人气冲霄汉、热血澎湃了。金牌只有一枚,但竞技场能容下更多运动员的梦想。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不只是在于顺境时恣意地乘风破浪,更在于逆境中倔强地昂起头。
功利主义与优绩主义会说:“冠军需套路,有模版。”“只有冠军才值得被礼赞。”但我要说:“拼尽全力,便是胜者!人性的光辉与文明的坚守终将化作刺破黑暗的光!”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点评
本文情感充沛,融情于理:否定看似合理的社会公理“冠军才值得被礼赞”,蕴含着对功利主义和优绩主义的批判;有作者的内心独白,蕴含着对运动员的感同身受;引用名言,蕴含着对社会各界未得冠军而尽力者的钦佩。
(指导老师:马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