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导读
作者: 文清名著导读
作者名片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的笔名。巴金的代表作品主要有《爱情三部曲》(即《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即《家》《春》《秋》)《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巴金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1300万字,享誉海内外,被赞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国务院还授予了他“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内容介绍
巴金的《家》写成于1931年,最初题名为《激流》,之后才改名为《家》。《家》以“五四”运动高潮后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
成都高公馆,是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族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艺术特色
一、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小说中,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制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等统治阶级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纯洁、刚烈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妇瑞珏等;以及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新、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其中,小说着重刻画了受过时代新思潮洗礼而又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重担,既不满于黑暗的旧制度又逆来顺受的高家长房长孙觉新这一形象。
二、结构宏伟,情节跌宕有致
作品围绕着封建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过程,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芬之间的纠葛为情节发展主线,将闹学潮、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惊心动魄的事件、纷繁的生活场景,以及封建家族的风尚习俗、繁文缛节、人情世故等,巧妙地穿插,编织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展开了充分、细腻的描绘,构成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三、语言流畅
流畅是巴金语言的显著特色。文中,流畅的语言不仅仅依靠句式的排比,便宣泄无余,而且还能和着情感起伏而形成富有动态的诗句。如写鸣凤在绝望中走向觉慧窗前,希望觉慧伸出援救之手时,作者用了“然而……但是……然而……但是……”的多层转折语句,表现了鸣凤希望的破灭;而在“然而”后面,希望的火苗又重新点燃。她一次次追求希望,却又总是被残酷现实所粉碎,最终陷入了无可挽救的绝望深渊。
精段选读一
高觉新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赏析
觉新是巴金笔下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他既接受了封建主义的正统思想,也对封建家庭的腐败产生不满。他具有优秀的品质,对未来充满向往和热爱,有远大的抱负。但是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所要肩负的责任和他的命运,这让觉新养成了懦弱、无能、不懂反抗、只会顺从的性格。
精段选读二
觉新知道大祸临头了。他不敢多想。他又把拳头拼命地在门上擂,擂得门发出更大的响声。但是这也没有用。没有人理他。他嘶声叫着:“珏!”又叫:“放我进来!”然而两扇油漆脱落的木板门冷酷地遮住了房里的一切。它们拦住他,一点也不肯退让。它们甚至不让他救她,或者跟她见最后的一面。希望完全破灭了。
房里的女人开始哭起来。然而他还在门外叫:“珏,我在喊你,你听得见吗?……”这不仅是哀号与狂叫,这还是生命的呼声,他把他的全量的爱都贯注在这里面,要把她从到另一世界的途中唤回来。他不仅是在挽救别人的生命,他还是在挽救他自己的生命。他明白,没有了她,他的生存是怎么一回事情。
但是死来了。
里面有人走近门前,他以为张嫂来开门了。谁知却是接生婆抱着新生的婴儿在门缝里传出话来:“恭喜大少爷,是一位公子。”她说完就转身走开了。觉新还听到她一面拍着婴儿,一面自言自语:“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
这句话刺痛了他的心,他没有一点做父亲时的喜悦。这个孩子似乎并不是他的爱儿,却是他的仇人,夺去了他的妻子的生命的仇人。
愤怒和悲哀混合在一起,紧紧地抓住了他。他更厉害地捶着门。然而两扇小门如今好像有了千斤的重量。
他本来下了决心要不顾一切地跑到里面去,跪倒在妻的床前,向她忏悔他这几年来的错误,哀求她的最后的宽恕,可是已经迟了。两扇木板门是多么脆弱的东西,如今居然变成了专制的君主,它们拦住了最后的爱,不许他进去跟他所爱的人诀别,甚至不许他到她面前痛哭一场。
他突然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他现在开始觉得这个担子太重了。他想把它摔掉。他在挣扎。然而同时他又明白他是不能够抵抗这一切的,他是一个无力的、懦弱的人。他绝望了。他突然跪倒在门前。他伤心地哭着。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哭她,他是在哭自己。房里的哭声和他的哭声互相应和。但这是多么不同的两种声音!
赏析
瑞钰难产,那时她最需要的人是她的丈夫觉新。她在门里,她的丈夫觉新在门外,仅仅一门之隔却如天堑,隔着爱与恨,隔着死亡与诀别,隔着痛苦与悲伤,更隔着封建礼俗。觉新亲手断送了自己的青春、幸福、未来。他也曾反抗,也曾有过新思想,却被残酷的现实击打得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