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导读

名著导读

作家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他创作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影响了一代青年。晚年出版《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

内容梗概

《家》是巴金代表作“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写于1931年,当时巴金27岁。作品以“五四”运动高潮后的四川成都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以下为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父母早亡,大哥觉新当家。

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瑞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梅就成了寡妇,回到了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觉民与觉慧在外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学生运动,遭到爷爷的训斥,并被软禁家中。觉民与表妹琴相爱,但爷爷却为他另外定下亲事,觉民为此离家躲避,觉新夹在弟弟与爷爷中间受气。觉慧是三兄弟中最叛逆的一个,他对家中的丫头鸣凤有朦胧的好感。高老太爷要将鸣凤嫁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觉慧决心脱离家庭。

高老太爷发现最疼爱的儿子克定骗妻子的钱去组织小公馆,并在外欠下大笔债务,老四克安也大嫖戏子,在连串打击下一病身亡。家中大办丧事,将要生产的瑞珏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觉新不敢反对。因照顾不周,瑞珏难产而死。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徒,支持觉慧离家去上海。

艺术特色

一、塑造了众多富有典型意义的文学形象

《家》既有专横、衰老、腐朽的封建家族最高统治者、封建家长制代表高老太爷,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等统治阶级形形色色人物;又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如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纯洁、刚烈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梅芬,善良厚道柔情的长孙媳妇瑞珏等;以及接受新思潮影响、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反抗封建统治的觉慧、觉新、琴等青年觉醒者和叛逆者的形象。小说着重刻画了受过时代新思潮洗礼而又背负着沉重的历史重担,既不满于黑暗的旧制度又逆来顺受的高家长房长孙觉新这一形象。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性和鲜活性,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多的文学典型形象之一。

二、结构宏伟,情节跌宕有致

作品始终以觉慧和鸣凤的恋爱以及觉新与瑞珏、梅之间的纠葛为主线,将闹学潮、觉民逃婚、瑞珏惨死等惊心动魄的事件、纷繁的生活场景,以及封建家族的风尚习俗、繁文缛节、人情世故等,巧妙地穿插、编织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展开了充分、细腻的描绘,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三、语言朴素、平易、流畅、单纯

巴金的小说语言朴素、平易,没有辞藻堆砌、刻意雕琢和故弄玄虚,唯有自然形态的单纯美。他自称:“创作态度是一贯的,笔调是同样简单,没有储蓄,没有幽默,没有技巧,而且没有宽容。”主要依靠热切而单纯的“情语”和哀婉凄清的语调,切入人物感情的深层,揭示情感的意蕴,形成震撼读者心灵的冲击力。

精段选读

折 梅

“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觉慧依旧在屋子里踱着。“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看他们把我怎样!”他说着,就往外面走。走出房门下了石阶,进了花园的外门,一直往花园里去了。

他进了一道月洞门。一座大的假山立在他的面前,脚下是石子铺的路,路分左右两段。他向左边走去。路是往上斜的,并不宽,但很曲折,路的尽处是一个山洞。他走出洞来便看见路往下斜,同时一股清香扑到他的鼻端。眼前一片浅红色。这是一片梅林,红白两种梅花开得正繁。他走进了梅林,踏着散落在地上的花瓣,用手披开垂下的树枝,在梅林里面慢步闲走。

他无意间抬起头,看见前面远远地有蓝色的东西晃动。他披开下垂的树枝向那个地方走去。他走了几步,便认出来那是一个人。那个人正在弯曲的石桥上走着,显然是向他这一面走过来。他看见了来人的全身,他还看见垂在背后的辫子。这是鸣凤。他看见鸣凤正在折一枝往下垂的梅花。

“鸣凤,你在这儿做什么?”他带笑地问。

鸣凤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那枝梅花上面,不曾看见他走近。她忽然听见他的声音,不觉吃惊地松了手来看他。她看见来的是觉慧,便放心地笑了笑,说:“我说是哪个?原来是三少爷。”她又伸手去把那根枝子折断了,拿在手里看了看。“哪个喊你折的?为什么在这时候才来折,不在早晨折呢?”

“太太喊我折的,说是姑太太要,等一会儿二少爷带去。”鸣凤说着看见左边有一枝,花很多,形状也好,便伸手去折,但是她的身子短了一点够不着。

“你看,那有一支很好的!”他高兴地说。

她抬起头,笑问道:“在哪儿?”

“那儿不是?”他伸手向着旁边树上一指。她的眼光跟着他的手指望去。树上果然有一枝很好的花。这一枝离地颇高,花也不少,大部分都是含苞未放。枝子弯曲而有力,令人注目。

他几步便爬上树去。一只脚站在分枝的地方,一只脚踏住一根粗壮的枝子,把近中央的那一根粗的树枝夹在两腿中间,伸出一只手去折,但是手还抓不到那枝花。他便缩回手去。树枝大大地动了一下,花朵纷纷地往下落。他听见鸣凤在下面叫:“三少爷,当心点,当心点!”

“不要怕。”他说着便放开腿,把右手紧紧挽住近中央的那根树枝,先把左脚提起,在另一树枝上重重地踏了两下,试试看树枝是否载得起他,然后把右脚也移了过去。他俯下身子折那枝花,折了三下才把那一枝折断,拿在手里。他又把右脚移回到先前的那根树枝上,埋头去看下面,正看见鸣凤的仰着的脸。

投 湖

鸣凤不回自己的房间,却一直往花园里走去。她一路上摸索着,费了很大的力,才走到她的目的地——湖畔。湖水在黑暗中发光,水面上时时有鱼的唼喋声。她茫然地立在那里,回想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他跟她的关系一幕一幕地在她的脑子里重现。她渐渐地可以在黑暗中辨物了。一草一木,在她的眼前朦胧地显露出来,变得非常可爱,而同时她清楚地知道她就要跟这一切分开了。世界是这样静。人们都睡了。然而他们都活着。所有的人都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过去十七年中她所能够记忆的是打骂,流眼泪,服侍别人,此外便是她现在所要身殉的爱。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所有的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前面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没有明天的。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树梢,在水面上散布无数明珠的时候,她已经永远闭上眼睛看不见这一切了。这时候她下定决心了。她不再迟疑了。她注意地看那平静的水面。她要把身子投在晶莹清澈的湖水里,那里倒是一个很好的寄身的地方,她死了也落得一个清白的身子。

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空气里弥漫着哀叫的余音,好像整个的花园都在低声哭了。

赏析

《折梅》色彩欢快明朗,作者运用圆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青年男女青春洋溢、朝气蓬勃、热爱生活的动人情景。《投湖》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鸣凤纯洁善良的性格和不幸的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在那个环境中,像鸣凤这样的婢女,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顺应主人的意志,嫁给有钱人做姨太太;二是违背主人意志而失去生存的条件,被迫自杀。鸣凤选择了第二条路。她的命运是注定的,是那个时代被人宰割的低贱人物的必然结局。一个年轻、美丽、善良、纯洁的姑娘就这样被扼杀了,死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手里,她与觉慧之间的爱情也随之毁灭。这充分暴露了旧社会的残酷无情,表现出作品反封建的主题思想。

上一篇: 汽车三挡喻人生
下一篇: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