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礼记·大学》,品其当代价值
作者: 保和学士《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先秦时期,人们就不断思索人生的意义,不断感悟生命之价值。终于,人们在经历了无数风霜雪雨后感到自己乐不是真正的乐,自己富亦不是真正的富裕。唯有为大众而奋斗,人生才可称得上真正有意义。同时,人们还发现,人生之路是一个漫长的修行过程,是一个从修炼自身到为天下而奋斗的过程。
在传统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修身,无论天子朝臣还是黎民百姓。只有经过认真修身养性之人才可以具备立足于世的基本能力和德行。
与修身并列的一项重任,即齐家。在古代社会中,“家”的概念不同于今天的简约型小家,当时是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因此,对于整个家族的管理是一件需要耗费时间和精力之事,更需要拥有智慧与手段之人才可担此重任。
在经过修身与齐家后,古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还有一个更高境界,即平天下。平天下是指用自身的德行影响感化天下人心,并促使他们向善。古代文人志士皆希望可以实现此抱负,然而,绝大部分人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实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九个字集中概括了中华民族先人们的人生理想与人生历程,伴随着历史车轮的进步,其非但没有衰落,反倒是更加历久弥新。有了它,社会会更加美好,国家会更有前途,民族会更快复兴。做好它,人的一生才更幸福,才不枉此生!
(摘自“保和学士聊典籍”2021年8月7日)
赏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青年提出的“四点希望”中指出: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他的这份初心也正是出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由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的人生过程。我们读《礼记·大学》,学习其中的哲理,获得知识,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在健康成长中可以遵循的路径和坚持的方向。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在不断前进中保持自己的初心。
【程园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