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不只是为了传播知识

作者: 孙小淳

去年,“阴阳五行”被作为基准点写入《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迅即受到公众的关注。

“阴阳五行”不是一种封建迷信吗?怎么会是科普内容呢?这其中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来看待古代的科学、怎样来看待科学史。

首先,任何时候,科学都不是终极真理,它只是一个寻找真理的过程。中国的“阴阳五行”就为我们展示了一种古代认识世界的方式。它的有些方面看起来很不科学,有点粗糙,但它不是巫术,不是迷信,而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

只有了解历史上不同的科学理论,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才能培养批判性的科学思维。

其次,我们传播科学时其实绕不开一些不正确的知识。像地心说、日心说,它们都是正确的科学知识吗?因此,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里写入“阴阳五行”,是为了让我们了解这个概念,而不是要求我们把它当作科学真理来对待。

再次,“阴阳五行”在中国的文化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它是中国人语言和思维的一部分,它曾经在历史上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科普不仅是要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人们怎样思维、怎样进行批判和比较,最终实事求是地去追求科学精神,这才是我们要做的科普。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7年6月9日)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