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的“特殊”中秋节
1934年秋,第五次反“围剿”进入最艰难的阶段。福建省长汀县中复村的松毛岭,是中央苏区东大门的最后屏障。一旦被攻破,国民党军便可长驱直入,威胁中央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瑞金。
9月23日正是中秋节,国民党军妄图借过节发起突然袭击,消灭红军。苏区政府获知消息后,将计就计,与乡亲们相约八月十四过中秋,八月十五迎敌。
9月23日早7时,国民党军向松毛岭发动猛烈进攻,数小时内发射了几千发炮弹,几十架“黑寡妇”德制飞机轮番扫射、轰炸,碗口粗的松树被拦腰炸断……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红军凭着步枪、机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在长汀地方武装部队和苏区群众的配合下,鏖战7天7夜,最终牺牲近万人,为中央红军主力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这就是著名的松毛岭保卫战,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
福建省长汀县中复村“红军桥”,红军征兵处。
1934年9月30日上午,中复村观寿公祠前,红军召开大会动员群众疏散。战士们冒着蒙蒙细雨,在亲人的注视下,踏上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如今,居住在松毛岭附近的人们依然延续着“八月十四过中秋”的习俗……他们说:“每次过节就能想起当年的红军,想起为新中国而牺牲的人们,想起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选自“学习强国”平台,有改动)
上一篇:
在诗歌中遇见冬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