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基本功之巧用修辞表情感

作者: 王霞

“同学们,欢迎来到‘作文沙龙’,我们先来欣赏美丽的荷花。”说着,王老师点开大屏幕。同学们看着美丽的图片,连连赞叹:“好漂亮啊!”王老师问道:“大家还有别的语言来赞美荷花吗?”同学们一时答不上来。“没关系!今天王老师就来教你们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赞美喜欢的事物。”

沙龙现场1   学用修辞表情感

“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描写荷花的段落。”王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荷花》的片段——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王老师笑着说道:“这段话生动展现了荷花的美,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流淌在字里行间。作者是如何让语言变得优美生动呢?”

“选段第2句,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荷叶比作‘碧绿的大圆盘’,形象地描绘出荷叶的形状和颜色,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片片碧绿的荷叶在水面铺展开来的景象。”小薇欣然回答。

王老师肯定了小薇的回答:“比喻不仅可以让语言更生动,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内容、想象画面。”

小彤积极举手回答:“作者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比如选段的第4~6句,连用了三个‘有的’,描写了荷花的不同姿态。”

王老师随即抛出一个问题:“除了比喻和排比,同学们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句子变生动呢?”

小锋迫不及待地回答:“拟人的修辞手法也可以让句子变生动。比如可以这样来描写荷花:‘荷花宛如身着粉色罗裙的少女。微风拂过,它便随风摆动,似在翩翩起舞,又似在与粼粼波光悄悄对话。’”

“老师必须给你点个赞!”王老师继续说,“运用修辞手法生动描写事物的前提是细致观察。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分别从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细致观察荷花,并发挥想象,将荷花、荷叶与我们熟悉的其他事物联系起来,笔下的荷花变得摇曳多姿。”

沙龙现场2   妙笔生花大家评

“现在,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二十分钟后,同学们相继完成了自己的习作。潘诗晴同学的《校园里的桂花》写得尤为突出,王老师将它投在大屏幕上,请同学们学习并点评。

校园里的桂花

校园里的桂花开了,整个校园都沉浸在桂花的芬芳之中。

清晨,我走进校园,远远就闻到了桂花的香气。那香气像是一位温柔的妈妈在轻声呼唤,让人忍不住想要靠近。我走近桂花树,抬头望去,只见满树的桂花像一颗颗金黄色的小星星,点缀在绿叶之间。它们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涩的小姑娘;有的半开着,像在探头打量这新奇的世界;有的已经完全绽放,像活泼的小精灵。

阳光透过树叶洒在桂花上,给它们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辉。微风轻轻吹过,桂花便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低声吟唱动听的歌谣。我轻轻摘下一朵桂花,放在手心里。它的花瓣那么小,却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让人不禁感叹它的神奇。

课间,同学们纷纷来到桂花树下,有的在嬉戏,有的在读书,还有的在静静地欣赏桂花的美丽。桂花的“沙沙”声和同学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首美妙的校园交响曲。

校园里的桂花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留下对校园最美好的记忆。

“这篇《校园里的桂花》写得非常生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王老师期待地看着大家。

小蕊第一个举手发言:“我觉得这篇习作的比喻用得很好,比如把满树的桂花比作‘金黄色的小星星’,让人很容易想象出桂花的样子。”

王老师点点头:“没错,比喻在这里运用得恰到好处,就算没有见过桂花的人,也能通过读这段文字,想象出桂花的形状和颜色。”

小嫣兴奋地举手回答:“小作者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比如‘它们有的含苞待放,像羞涩的小姑娘;有的半开着,像在探头打量这新奇的世界;有的已经完全绽放,像活泼的小精灵。’这样的描写展现了桂花鲜活的姿态。”

王老师满意地点点头:“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桂花具有了动态的美。”

小骞说:“我觉得小作者的想象很丰富,把桂花随风摇曳的‘沙沙’声和同学们的欢笑声比作‘美妙的校园交响曲’,这样的联想让整个场景都活了起来。”

“小骞,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充满桂花香的校园之中。”王老师说出自己的见解。

小红快速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我能感受到小作者对校园桂花的喜爱之情。”

“说得很好!这些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优美句子,表达了小作者对校园桂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王老师开始总结,“希望大家多观察、多联想,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让自己笔下的事物更精彩!”

上一篇: 一只超级大蚂蚁
下一篇: 醉蝶花之美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