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
作者: 苏淑婷阅读导航
《宝葫芦的秘密》是张天翼创作的一部充满幻想和童趣的长篇童话小说,跨越半个多世纪,仍然是孩子们百读不厌的经典故事书。故事讲述了小学生王葆在得到一个能实现所有愿望的宝葫芦后的经历。那么,拥有了宝葫芦,王葆是不是就再也没有烦恼,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呢?
阅读前
假如你得到一个能实现所有愿望的宝葫芦,你最想实现什么愿望?为什么?实现愿望后,你会怎么做?
精彩片段一
我亲亲热热地抓住这个宝葫芦,想要把它装到兜儿里去,可是忽然咕噜一滑,不见了。我大吃一惊:“又哪儿去了?”
正在这当儿,我兜儿里发出了青蛙叫声:“格咕噜,格咕噜。在这儿,在这儿。”
“怎么回事呀,我的宝贝?”我这才透过一口气来。
“我呀,不用你吩咐,就自动装进来了。”
哈,这可好了,这可好了!我在地下打了一个滚。我多快活呀!又打了一个滚。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诉奶奶,告诉妈妈和爸爸,说我得到了幸福,什么事都有了办法。我也真恨不得跑去告诉我的同学们,告诉我们辅导员和班主任,说我将来要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准有成就,不是当英雄就是当模范。这可一点也不是夸大,也不是吹牛,我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可是我不能对任何一个人泄露一个字,我得保密。可是我又有满肚子的高兴,关也关不住地要迸发出来。
老师串讲
选段中,作者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王葆得到宝葫芦的奇妙经历与复杂心情。宝葫芦“咕噜一滑”,神秘消失又突然出现在兜里,还能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并与人对话,这种超现实的情节设定充满奇幻色彩。选段中描写王葆动作和心理的语句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学习。“亲亲热热地抓住”表现出王葆对宝葫芦的珍视;“在地下打了一个滚”“又打了一个滚”,简单的打滚动作,将他得到宝葫芦后的狂喜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真恨不得跑去告诉……”体现了王葆急于分享喜悦的心情。同学们在描写某种心情时,也可以像作者一样,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加以体现,让读者能有更直观的体会。
阅读笔记
请你回想一下,得到心爱的礼物时,你的动作、语言、心理是怎样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精彩片段二
下棋风波
“呃,我问你:你会下象棋不会?”
“不大会,怎么?”
“不会,就请你别瞎帮忙。你把那颗又大又脏的棋子愣往我嘴里塞,那是什么意思?”
“你不是要吃它么?”
“哼,吃!你瞧见世界上谁下棋是这么着吃子儿的?你懂得‘吃’字的意义么?”
它说它懂:“那就是要把那颗棋子给赶出棋盘,不是么?所以我就给你办好了这件事,让你直接达到那个目的。”
“这么着,下棋还有什么意思!你得让我自己来下,让我自己想想……”
“那何必呢?这些个事有我给你效劳,你又何必自己去操心呢?”
你瞧!反正跟它讲不明白,它不懂得这些道理。
从此以后,我下棋的时候就甭打算吃别人的子儿,也别想将人的军了——只要我一有这个意思,对方的老“帅”就会忽然不见,弄得大家手忙脚乱,下不成。
老师串讲
选段讲述了宝葫芦给王葆下棋带来的困扰。作者通过描写王葆和宝葫芦的对话,展现出两者之间的矛盾。本来王葆已经对宝葫芦“奇葩”的理解无奈至极,宝葫芦还说“那何必呢?这些个事有我给你效劳,你又何必自己去操心呢”,这个问句让二者之间的矛盾升级。王葆已经因为宝葫芦“瞎帮忙”而苦恼不堪,宝葫芦却还自说自话,完全不理解王葆的心意。“你瞧!反正跟它讲不明白,它不懂得这些道理。”“你瞧”,好像是对读者说,也是王葆清醒地认识到宝葫芦并不只给自己带来便利,也带来烦恼的表现。矛盾变得更加尖锐,故事也因此变得更加吸引人,读者不禁会好奇,有了矛盾以后会怎样呢?王葆还会把宝葫芦留下来吗?
宝葫芦理解的“吃马”是用嘴“吃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可见“宝物”并不是万能的,在这里作者想告诉我们:宝葫芦虽然能实现王葆的一些愿望,但也给王葆带来很多烦恼。所以,妄想一劳永逸是不明智的,幸福要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阅读后
读完整本书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吧!
宝葫芦带来的便利:
宝葫芦带来的麻烦:
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