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爱上“破烂儿”
作者: 张静在城市的角落与网络的浪潮之中,有一群年轻人摒弃了对崭新与奢华的单一追逐,将目光投向那些被遗忘、被视作“破烂”的旧物。他们通过对所谓“破烂”的钟情,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也引发着整个社会对于消费、文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深刻思考与重新审视。
“破烂王”武楷斯
一个华南理工大学法学系毕业生,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收破烂”为生。他就是有着“破烂王”之称的武楷斯。
穷游、捡破烂、出书、做演讲……多年来,武楷斯走出了一条旁人看来我行我素的生活路径。现在,他已经开了多家旧物门店,有几百平方米的旧货仓库,团队里还有多位员工。尽管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武楷斯眼里,自己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垃圾猎人”叶运芯
曾经的法租界,现在的梧桐区。这里的梧桐树下经常会长出床垫、柜子、桌椅板凳,偶尔公交站台边还会有一台张大嘴巴的冰柜、一台虽然零件损坏却极具观赏价值的电动车……它们通常在晚上9点钟之后出现,以一种悠闲的姿态等待着新的主人,而叶运芯就像是它们与新主人的通讯员。
叶运芯拍照将地址发布到个人社交平台上,将“宝藏”的讯息传递给任何有需要的人——他们都可以来把这些被丢弃的物品捡回家。
把废弃物品捡回来循环使用,进行旧物回收与改造,这种行为名为“stooping”,参与“stooping”的人则被称为“stooper”,也叫“垃圾猎人”。
Stooping 宁波群主陈大树
在Stooping 宁波的主页,群主陈大树这样描述置换规则:君之断舍离,他之所需!人人都是stooper,让旧物闲置有更好归处!本社群秉承免费或自由交换原则。将废弃物品的信息、地址发布在个人主页,有需要的人就可前往取走。继“省钱”“抠门”“极简生活”之后,“物物置换”正在成为一些年轻人过日子的关键词之一。
让陈大树没想到的是,他在朋友圈透露了想开个“捡垃圾”群后,马上得到了朋友圈好友们的支持,他在某社交平台上的粉丝数也因此一路上涨。这说明年轻人非常愿意接受这种“捡垃圾”和交换二手物品的理念。
文本解读
角度一:热爱让一切变得简单。
正如武楷斯所说:“喜欢才是万物法则。”在他看来,做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兴趣不仅是驱动他的动力来源,也让他在面对质疑和挑战时依然保持自信。
角度二:消费观念的改变。
年轻人热衷二手交易市场,缘于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年轻群体摒弃攀比心理,转而从实际需求出发,追求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不是新品买不起,而是二手货更有性价比”,购买二手商品并非消费降级,而是在品质和价格间寻找平衡,
运用示例:循环经济,用经济学术语解释起来很复杂,也有些拗口,但站在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角度,你把一个闲置的旧手机卖给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任它成为给环境造成负担的电子垃圾,这就叫循环经济,是利己、利他,也利全社会的可持续消费方式。就像沈从文的那句话:“通过长长的时间,通过遥遥的空间,让另外一时另一地生存的人,彼此生命流注,无有阻隔。”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