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热闹束身心,于枯燥中寻月明
作者: 黄芳芳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过枯燥的生活,喜欢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并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帮助自己消除各种“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狄更斯曾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身处于喧嚣与热闹之中,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难以自拔。然而,热闹背后的空虚与浮躁,使我们不禁思考:何为真正的热闹?何为内心的宁静?新时代的青年,应当如何在热闹与枯燥之间找到平衡,不被热闹所困,于枯燥中寻得月明?
追求热闹,人之常情。但真正的热闹,不应只是表面的浮华与喧嚣。如今,许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世界的“热闹”,却忽略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他们追求的是虚幻的繁华,而非生活的本质。真正的热闹,是万佐成、熊庚香夫妇在“爱心厨房”中传递的温暖与关爱;是农村的傍晚,人们围坐一起,欢声笑语、辛勤劳作的场景。这样的热闹,充满了真实的情感,正是我们应当追求和珍视的。
然而,热闹虽好,却不可过度。在喧嚣的世界中,我们更需要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坚守。许多伟大的成就,都是在枯燥与寂寞中孕育而生的。“敦煌女儿”樊锦诗,用毕生精力守护着敦煌,让千年的壁画重焕光彩;“科研疯子”黄大年,甘坐冷板凳,潜心研究,为中国深海探索作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扎根田间,躬耕原野,迎来超级稻的高产……他们在热闹的浮躁中打捞枯燥的明月,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选择了坚守与付出,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这不正是青年一代所应追逐的方向吗?
刘勰曾言:“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培养一份耐心与毅力,去品味枯燥中的美好。热闹是一种生活方式,而枯燥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只有当我们真正懂得欣赏枯燥、珍视枯燥时,才能从中汲取力量,成就一番事业。
青年一代的我们,在娱乐与消费大行其道的当下,应当理性看待热闹与枯燥。在享受热闹的同时,不忘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坚守。我们应当在热闹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在枯燥中学会坚持、学会付出,不断提升能力与品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喧嚣纷繁之中,仍能保持内心的信念,追寻独立生命的意趣;而在平凡与枯燥之时,亦对热爱之事保持热情与坚守,于静谧中领略无言之美。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让我们在缄默中积累力量,在漂泊中磨砺意志,在热闹中坚守本心,在枯燥中寻得月明。如此,我们方能迎接属于自己的最好时代。
评点
文章标题吸睛,利用介词,一改回目式、对偶式标题常态,紧抓关键词“热闹”和“枯燥”,阐明关系,扣合材料,气势充沛。以狄更斯名言引入,引用万佐成夫妇、樊锦诗、袁隆平等典例,对论点展开深入浅出、环环相扣的阐发与论证。句式灵动,富含哲思,长短句交错,又有名言金句,使文章浑然一体,气韵流畅。正反论证的结构,体现出作者的逻辑严密,思路开阔。结尾两段立足于“我”的身份,进行升华总结,更是展示了作者思维的广度与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