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纸质之恒,应世事嬗变

作者: 一考生

在“日日新,又日新”的时代嬗变中,“一机抵万物”俨然成了现代人生活的常态。书本阅读在科技的光怪陆离中,迎来了独属他的“黑暗时代”。但纸质书的价值意义并不会随时间洪流而磨灭,在世事流变中,我们也仍应持纸质之恒。

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究其本质,是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的逐步加深。如同“社会的核心已然被冰冷的计算所替代”,自然的光晕被赛博明克的机械所覆盖,在科技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从黑塞笔下的“歌尔德蒙”而转变为了“纳尔齐斯”,纸质的柔和已经不再吸引“歌尔德蒙”们,而冰冷的屏幕成了“纳尔齐斯”们理性推断下的最优选。

电子阅读有诸多优势使其成为现代人心中的首选。相较于书本的厚重,一块小小的电子屏容纳万物,成了快节奏生活人们的“无尽藏海”。读者们跨越时空界限,奇妙地与同一章节颇有感触,打下评论,在世界的角落中总能找到一份共鸣,寻一份精神的慰藉。电子阅读,是适应时代嬗变诞生的产物。

然而,电子阅读所存在的弊端亦不容忽视。网络世界良莠不齐,过度沉浸于手机阅读,专心学问的浮士德也会被纷乱的尘世迷晕了眼,最后丧失自己的魂灵。

因此,我们强调书本阅读应当保持其恒常性。“向外探索的人终会虚无,向内探索的人终将开悟。”相较于网络阅读所伴随的即时评论,虽能引发短暂的情感波动,但亦可能带来困惑。而书本阅读则能为你提供一片静谧的净土,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沉思和积累,从而欣赏到你自己眼中的“哈姆雷特”。

运万物之善,持亘古永恒。以静应动,以持纸质之恒对世事之变。

(指导教师:郑向明/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