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脱认可度主宰
作者: 胡熙媛例文二
在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评估一件事物时总会习惯性地参考社会上大部分人对此的褒贬,也就是对这件事物的认可度。
认可度作为多数群体的眼光而形成的产物,占着样本众多的优势,也就拥有了普遍性与相对客观性。某种意义上,认可度也是一种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的经验。而人们对于这种广泛存在的经验,总会本能地加以利用。如此一来,便简化了自身区分外物高下所需耗费的精力,同时,这种广大群体给予的经验又似乎极具正确性。
然而,追本溯源,认可度诞生于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作出的价值判断,众多的价值判断汇集在一起形成了认可度,看似集万人观点,便令人误以为是值得参考的判断依据。但是其根本性质是个体的主观行为,正因如此,其参考价值也大大降低,毕竟一个个体的主观判断受到诸多环境因素左右。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的兴起如同雨后春笋,其传播信息的能力不容小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流行文化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每个人的判断受其牵引变得高度统一,又反作用于这种主流认可度的稳固,久而久之,人们将陷入自己所铸的认知牢笼。
再者,正因认可度属于价值判断的产物,其根本上没有对错高下之分,是故每个人对于事物作出怎样的评估将完全取决于其自身的思想,完全自由。而在判别事物高下时过度地依赖社会认可度,实质上是在削弱个体主体思维对于价值判断的作用,无异于在不自觉间摒弃了自身的主观思想。在这样的情形下,为社会所广泛推崇的认可度无形间主宰了我们的思考与判断,实需谨慎。
因此,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时代浪潮滚滚不息,认可度的确可以帮助我们对事物的高下进行判别,但绝不能让其主宰甚至取代主体思维在价值判断中发挥作用。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跳脱被认可度所主宰的境地。(指导教师:季剑炜)
评点:
文章论证丰富且深入。从认可度的形成、特点、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如指出认可度是群体价值判断的集合,在信息时代易导致认知局限,削弱个体思维等,使内容充实,展现了作者较强的思辨能力。
部分语句较为抽象和理论化,可能会使读者在理解上稍有难度,若能增加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辅助论证,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