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核心概念,精准锁定立意
作者: 任秋祯核心概念是整篇作文的基石,它决定了文章的方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写作前,必须仔细审题,辨清核心概念,确保立意与核心概念紧密相连。下面以一道材料作文指导考生如何通过辨清核心概念,精准把握文章立意,进而构思行文。
文题
儒家认为,义是事之“宜”,即“应该”。然而现实世界中,明明“应该”的事有时却不一定能够做到。
尽管“应该”的事在理论上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但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们有时并不能做到。我们需要正视这种差距,并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社会的进步,缩小这种差距。
请以“应该与能够”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精准审题
“应该”“能够”这两个关键词是作文的核心概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辨析这两个核心概念:
1.定义法:根据材料内容,可明确“应该”在材料中的含义,即儒家所指的道德上的正确行为或应为之事;“能够”为在现实条件下实际可以做到的事情。
2.比较法:通过比较“应该”与“能够”之间的不同,可以看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便是两个核心概念的本质区别。
3.举例法:该方法需要考生举例说明儒家所说的“义”,如帮助弱者、恪守诺言等,是“应该”做的,但现实中有时会由于能力或条件限制而无法做到;或者从反面举例,给出实际生活中“应该”与“能够”不符的例子。
4.分类法:可将“应该”做的事情分类,比如个人道德上的“应该”、社会规范上的“应该”等。同样地,将“能够”做到的事情分类,考虑不同的实际条件和能力范围。
综上所述,通过明确定义,我们可以准确把握“应该”和“能够”的内涵;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二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而通过具体的例子,我们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辨析这两个核心概念。
当然,写作中选择何种概念阐释的方法还需结合材料的具体情境而定。
巧妙布局
在辨析概念后,我们可进一步辨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理想情况下,“应该”与“能够”应该是一致的,即我们应该做到的事情也是我们能够做到的。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两者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既可能来自个人能力的不足,也可能来自社会环境的制约。
基于此,我们可以确定文章的立意:我们应正视“应该”与“能够”之间的差距,并通过个人努力和社会进步来缩小差距。具体而言,文章主体部分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承认并正视“应该”与“能够”之间的差距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现实条件。
2.个人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来缩小这种差距,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律和毅力。
3.社会也应该通过改善教育、提供公平机会等方式来促进个人的发展,从而帮助更多人实现他们的“应该”。
最终,我们需要认识到,“应该”与“能够”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需要我们在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中持续努力和调整。
例文
应该与能够
□一考生
当理想遭遇现实的荆棘,“应该”与“能够”之间的鸿沟悄然显现:“应该”往往像天边的霓虹,璀璨却遥不可及;而“能够”则如脚下的道路,曲折蜿蜒,充满未知与挑战。这两者间的矛盾与张力,恰如一曲未竟的乐章,待我们在现实的琴键上奏响。
“应该”之事,是我们心中的理想国,是社会的期许,也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从古至今,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都在探讨如何达到“应该”的境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应该”,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只为求得内心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他们的精神如一座座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然而,当理想的羽翼被现实的风雨打湿,当“应该”之事在现实的壁垒前碰得头破血流,我们是否还能保持那份初心,继续前行?
现实总是残酷地提醒我们,“能够”做到的往往有限。资源的有限、能力的不足、环境的制约以及社会的复杂多变,都使得我们在追求“应该”的道路上步履维艰。有时,我们明明知道什么是“应该”的,却因为现实的种种束缚而无法做到。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让我们陷入深深的无奈与痛苦之中。
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因为现实的残酷而放弃对“应该”的追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应该”与“能够”并非水火不容。正是因为有了“应该”的指引,我们才能在现实的泥沼中不迷失方向;正是因为有了对“能够”的不断挑战,我们才能逐渐接近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应该”。这两者间的张力,正是推动社会进步、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
要弥合“应该”与“能够”之间的鸿沟,需要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我们要保持对“应该”之事的追求和敬畏,让它们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同时,我们也要正视现实的限制,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够”,逐步缩小与“应该”之间的差距。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的支持和制度的创新同样不可或缺。一个公正、开放的社会环境能够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应该”;而制度的创新则能够打破陈旧的桎梏,为“应该”与“能够”的融合创造更多的可能。
“应该”与“能够”,一对看似矛盾的词汇,实则蕴含着无限的哲思和动力。让我们在追求“应该”的路上,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够”,共同谱写一曲理想与现实交织的华美乐章。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