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心中那条河
作者: 周长会 史宏升聊城市2024届高三一模试题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人生如河流,我从不怕逆水行舟。”“真正的美德如河流,越深越无声。”文明因河流孕育,受河流滋养,随河流流淌,与河流共存。
自古以来,河流带给人们太多的启示和思考,请以“我心中那条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我心中那条河”这个题目的关键词是“我心中”和“河”。
从给定的材料分析,这里的“河”可以实指自然界中的河流,也可以虚指,既将“河”看成一种象征与隐喻,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丰富的涵义: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人生的挑战、美德与品质,以及文明的孕育与滋养。
如果说“河”规定了写作的对象,那么“我心中”则限定了写作的内容和重心,写作时必须强调“我”的个性化的体验、感受和思考。考生可以表达对河流的喜爱和情感,如对某条具体河流的回忆和情感;也可以表达对河流所象征的某种品质或精神的认同和追求。这就要求考生首先明确自己心中的“那条河”具体象征什么,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抑或对文明的回顾,等等;然后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诸如叙事、抒情或议论,将“那条河”的形象和深层含义展现出来,使文章具有深度和层次感。
例文
我心中那条河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 朱敏
河流孕育了文明,也滋养了文明。我心中那条河就是中华文化的长河,一辈辈优秀的中华儿女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华文化的长河是一条诗香四溢的河。在古老的《诗经》中,我们听到了人们“坎坎伐檀”的号角,听到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叹惋,也听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悲凉。在古典诗歌中,我们感受四季风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春江晚景,万物萌发;“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映夏,荡涤心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秋日傍晚,暗香盈袖;“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冬夜闭门,把酒言欢。诗香在我们每个人心中植下了一颗中华文明之种,它随着人的成长而生长,繁茂成为国人的精神食粮。我爱你,这诗香四溢的河。
中华文化的长河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河。从屈原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文天祥的“一片丹心照汗青”,再到周恩来总理的“难酬蹈海亦英雄”,无数中华儿女为这片古老大地洒下自己的热血。面对列强入侵,中国人选择“站起来”;面对满目疮痍,中国人选择“富起来”;面对各种“卡脖子”的壁垒,中国人选择“强起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从“小米加步枪”到“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从物质到精神,我们从未放弃追求的脚步。文化自信,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更体现在今天的国人昂首阔步向前走的步伐里。我爱你,铁骨铮铮的河。
中华文化的长河是一条丰富茁壮的河。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也滋养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在这条长河中,每一笔一划、一墨一彩,都凝聚着艺术家的心血与才华。王羲之的书法如行云流水,飘逸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那份超然物外的洒脱与雅致。徐悲鸿的绘画雄浑有力,气势磅礴,每一幅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京剧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条文化长河,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更是我们前行的动力与指引。它教会我们谦逊有礼、勤奋好学、勇往直前。我爱你,越来越丰富茁壮的文化长河。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每个中国人在中华文化这条河中出生,成长;这条文化之河会继续滋养可爱的儿女们。我心中那条河——中华文化长河,你一定会越来越波澜壮阔……
我心中那条河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实验高中 王晓冉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居诸不息,踵事增华。自古以来,河流或涤荡万物,或浸润生命,承载着文化的血脉,为文明赋能。
我心中的那条河浸润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的释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淡泊,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哲思。掬一捧河水,天地在我胸。
河流是文明的渊薮,原乡。中华文明因河而起,生生不息。河流以其包容开放哺育了九州共贯、六合同风、四海为国的中华文明。忆往昔,茶马古道、茶船古道承载着各民族交流交融的故事;看今朝,《黄河文化大会》演绎着鲜活的中国故事。以团结共生之水,浇灌命运共同之花。正因有河流滋养着中华文明,我们才能有彰显深邃智慧的四书五经、六韬三略、经史典籍,数术方技,澎湃着生机与活力。
河流亦是文明的符号。河流作为中华文明的象征,犹如一盏明亮的指引之灯,为我们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河流不仅是思绪的悠扬短笛,更是哲思的清澈源泉。它承载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沉哀愁,也传递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坚定信念。我们不能止步于围观,而应从内而外,审问之,思辨之,探寻利弊,为己所用。我们应当从河流的奔涌向前中汲取坚韧不拔的毅力,领悟清风拂面的旷达情怀,深入思考国家和人民的福祉。如此,我们才能净化心灵,让精神的河流碧波荡漾,与当下时代相融合,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璀璨的光芒。
思忖于今,我听见时代幕布下的絮语,意识到新的征途充满未知与挑战。在全民奋斗之时,亦有人选择摆烂、放弃,如同污染源般侵蚀着社会的清流,使我心中的那条河流有枯竭之危。然而,如鹏鸟展翅,追逐朝阳,青年一代应以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风雨,涤除旧我,塑造新我,为我们内心的河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清泉。
古人云,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伫立于承载深厚中华文明的河流旁,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以坚韧精神排除重重困难,我们必将铸就高耸的文明巨舰,扬帆于内心深处的江河之上。奔涌向广阔的大海。
我心中那条河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莘州中学 周子晗
我心中有一条河。它如一位巧笑倩兮的佳人,笑声漫在甘泉村的黛色中;它似一只自由轻盈的小船,载满了墙前屋后桃浓李艳的欢歌笑语。
那条河,是我故乡的河。它没有浩渺烟波,却有沿岸的百花争艳、百鸟相鸣。花开遍野时,我会如一只轻捷的云雀,在水边花海中恣意穿行;那条河,承载了祖祖辈辈安定祥和的希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有灵韵的水哺育出了水样清浅的人。甘泉村的人,傍水而居,汲水浇花、种菜、沏茶。他们淳朴、淡泊、不争,今天有人给独居的李奶奶送碗饭,明天又有人帮着邻居家修整坏了的墙。当夕阳西下,沿着河畔漫步,会有“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孩童叽叽喳喳地叫嚷着一天的欢欣;会有浅笑晏晏的姑娘,她们低垂眉眼,轻声细语地分享着内心的秘密;更有三五成群的老者,他们悠闲地摇着蒲扇,闲谈藏在时光里的往事,扬起的鬓发悠然在风中书写着智慧的篇章……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条河,将“桃花源”小心翼翼地种在了故乡的一隅,而正是有了这条河的滋养,才有了这片绿意萌生的沃土。
这一晚,我与奶奶披着一路月色,走在回乡的小路上。虫声唧唧,濛濛的月下剪影融在了浓浓的夜色中。我不高兴地嘟起了小嘴:“为什么要把甘泉村建成旅游区嘛,以后都不能随便去河边玩了……”奶奶轻轻拍了拍我的额头,唇边绽出了笑意:“不,孩子,你想错了啊。这条河,你爱它,我也爱它,全村人都爱它,它哺育了世世代代的甘泉村人,我们就应该将它传承和发扬,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条古淡清醇的泉水,感受到我们甘泉村的钟灵毓秀。”
那晚的夜景如何我已模糊不清,但多年后,我仍能清楚地记得,奶奶对我说那番话时,素来平静如水的眼神陡然变得漫天繁星般璀璨,照亮了夜晚前行的路,照进了我的心里。
我心中那条河,它清澈,欢快,美丽。
我心中那条河,它淡泊,宁静,不争。
我心中那条河,流淌着村民们的前世今生,流淌着故乡的灵秀以及不朽的爱。
清风吹绿了葱茏的故事,那条河的传奇还在故乡的大地上静静传颂。
(编辑:关晓星)
开篇化用材料,提出中心论点。
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名句,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质和审美趣味。
使用排比句式,节奏鲜明,增加了气势和感染力。
起笔不凡,语言凝练典雅,气度大气稳重。
灵活运用“是”字句,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可感,文采斐然。
旁征博引,令人信服,同时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厚重感。
抨击社会不良现象,驳斥错误观点,指出正确做法,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
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我”对河的感受,语言优美,富于文采。
描写细腻,画面感强,营造出和谐温馨的氛围。
以动衬静,生动写出乡村月夜静谧的特点。
活用《百年孤独》开头的经典句式,将时间线拉长,写出了奶奶的话对我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