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孤独

作者: 郁梓玥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从独自成长的大卫·科波菲尔到无人理解的聂赫留朵夫,从孤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到命运诅咒的奥雷里亚诺家族,都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命形态。他们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无人对话,有的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在孤独中自我安慰。

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江苏省滨海中学

孤独,并不是孤僻,而是在这个信仰失落、文化缩水、精神迷茫的年代,为自己的心灵留下一片净土,保持生命本来的色彩。它可以是孓然一身,身边缺少家人朋友相伴,如老人圣地亚哥孤身在海上与大鱼搏斗的孤独,又如科波菲尔在成长路上无人陪伴的孤独,这是物理上的孤独;也可以是人生路上的踽踽独行,内心世界的鲜有人涉足,如聂赫留朵夫准备分出田地时的无人理解,又如格里高尔变为甲虫后遭家人嫌弃,这是精神上的孤独。

孤独或许源于知音难觅,无人理解,正如李白晚年面对敬亭山发出“众鸟高飞尽”的慨叹,柳宗元官场失意后写下的“独钓寒江雪”;或许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即使身处闹市、被人群包围,也依旧如急流中的一块浮木,穿行而过,心无纤尘。孤独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层心境,“重要的不是离群索居,而是独立思想” 。

然而,当孤独来临之际,我们无须即刻寻找方法摆脱它,远离它,而应该享受它,利用它。

屈原是孤独的,他携一腔爱国之情投江,而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老子是孤独的,他骑牛西去,只留下五千字箴言;司马迁更是孤独的,他放弃身为男人的尊严,只为一部《史记》……由是观之,当你经历孤独并享受孤独时,何尝不是对自己原则、梦想的一种坚守?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条路,就算千万个人说他们路的尽头是一片海,也不必为了融入群体,为了合群而改变自己。若坚信自己的路是正确的,便径直向前,享受独行路上的孤独。王阳明独自“格竹”十几日,终有心学的突破,恰恰体现了孤独的重要性。结伴者行得稳,独行者走得远。

不妨选个时间,进行一场与心灵的对话,倾听内心真正的需求。

然而,孤独并不意味着封闭自己,不与外界沟通,每日只枯坐冥想,恰恰相反,它意味着你可以利用大量独自思考的时间,磨炼意志,战胜欲望,成就大事。“敦煌女儿”樊锦诗,经受半个世纪的风沙,从青春到白发,用生命守护敦煌。她是孤独的,也是富有的。孤独,是因为在这漫天黄土中,她无人为伴;富有,是因为在这苍茫大地里,所有的文物都是她的“挚友”。同在茫茫大漠之中,“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隐姓埋名二十八载,默默为我国氢弹原理突破发挥重要作用。经受半生孤独,未被风沙销蚀的是他最初的理想,是一颗赤子之心。孤独是不同流俗的追求,始终如一的坚守,逆流而上的韧性。

当你再次感到孤独时,那就来一场与自己的对话,那时你会发现,学会享受孤独何尝不是一种财富!

评点

文章开篇联系材料内容,阐释了何为孤独,接着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孤独来临之际,我们无须即刻寻找方法摆脱它,远离它,而应该享受它,利用它。见解个性,颇有见地。然后着力阐述如何享受孤独,方法是“进行一场与心灵的对话”,又以翔实的事例对此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指出孤独的意义和价值。结尾发人思考,巧妙点题。

(指导教师:杨红军/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