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坦然,松紧自洽
作者: 蔡琪有句谚语这样说:“请停一停,等待灵魂的脚步。走得太快的人反而容易弄丢自己的心。”生活在当下,如何处理好“松”和“紧”的关系,已成为人生中一个重要课题。依我看,秉持紧中有松、松中有紧的态度,坦然应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大智慧者应具备的处世之道。
要知道,一个人的人生只有“紧”没有“松”是无法持久的,终究会像一根时刻紧绷的弹簧一样彻底断裂;而只有“松”没有“紧”,以不成熟乃至消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也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反而容易陷入低效,进而导致焦虑。可以说,有张有弛才是人生正道。
“紧”是生活的主体,这无可非议。以“紧”为特征的“奋斗”精神,理所应当是人生的主旋律。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文化基因,人类不断攀登高峰的不二法门,都源于人们心中的那份奋斗精神。奋斗的目标未必是物质回报,平凡的生活一样需要奋斗的状态,需要一种“紧”的节奏。“奋斗”二字,本就是要伴随一生的功课。
如果说“紧”是台机器,那么“松”就是使机器顺畅运行的润滑油。当今社会,繁重的生活、内卷的压力使人喘不过气来,那么,我们为何不“停一停”呢?洛克曾说:“凡是打算充分利用一生中任何一部分时间的人,必须让其中一部分用于游戏娱乐。”事实上,正因为有了在瓦尔登湖畔漫步闲游的时光,梭罗才悟出了人生哲理;正因为有了苹果树下的怡然自得,牛顿才能发现“万有引力”……慢下来、松下来,可谓充盈生命的阳光雨露。
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或昼伏夜出、夜以继日,全都必有歇时。一味勇猛精进、策马扬鞭,会造成人困马疲,长此以往,必有百害而无一利。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松’的好处如此之多,那么一直‘松’着不是挺好的吗?”并非如此。现代生活不是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一味的“松”也就退化成了“躺平”,是对生活的妥协,最终会一事无成,也必将懊悔终生。
“松”与“紧”的选择或许会因时而变、因势而异,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终将定格光阴、化苦为乐。我们以“紧”为主旋律,方不致虚度青春年华;更要以“松”为和声,方可在滚滚红尘中不忘一颗初心,不弃一份坦然,也就不至于迷失前行的方向。
评点
这是一篇紧契题意、文质兼美的优秀议论文。其优点主要有三:
一是思路清晰,井然有序。从开篇明确亮出中心论点,到由“为什么”的角度揭示“有张有弛才是人生正道”;从瞄准“松与紧”的具体关系,充分论述“‘紧’是生活的主体”而“适度的‘松’必不可少”,到合理设置并驳倒“假想敌”,再到篇末处又一次点题并强化核心观点。整篇文章结构完整,层层推进,而且持论辩证、客观。
二是例证、引证比较得当。无论梭罗漫步瓦尔登湖“才悟出了人生哲理”等实例,还是“请停一停”的谚语援引,以及“弹簧彻底断裂”等比喻论证,都言简意赅又不乏感染力。
三是表达优美,不少文句富于诗情与意蕴。诸如“奋斗的目标未必是物质回报,平凡的生活一样需要奋斗的状态,需要一种‘紧’的节奏”“一味勇猛精进、策马扬鞭,自然会造成人困马疲,长此以往,势必有百害而无一利”等语句,可以说既文采斐然,又耐人咀嚼,读来有一种翰墨喷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