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之痕
作者: 胡优高尔基在《母亲》中写道:“生活就是这个样子的,它像一条不可测度的浑浊河流,平稳而缓慢,年复一年地不知向什么地方流去。”
每每读到这句话,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一条宽广而浑浊的大河,众生于其间泅渡,不时有人被翻滚的水花卷入河底。他们无从知晓前方有什么,他们的眼中,唯独一片空白。
空白,既是开始,也是结局。一个人初诞生于这个世界,什么都未曾带来,人生对他而言,尚是一片空白;而一个人离开,他什么也不能带走,生命于他而言,亦是一片空白。正如司汤达所说:“我从地狱来,要到天堂去,正路过人间。”于我而言,我更愿意将在人间所经历的匆匆一生称之为留痕。世间的一草一木并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到来抑或离去而改变。但是,你的身影会走过梦中的康桥,你的灵魂会穿梭于记忆的长廊,甚至,你会停留在那辉煌的史册,谱写一个经久难忘的传说。但是你终究得面对那片空白,等待死亡神圣而又轻柔的降临。或许会有人将这样的一生称为昙花一现,但或许,曾绽放,便难忘。
空白,更是一场没有怨言的等待。
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有一段让我难忘的对话:
“然后呢?”
“只等待。”
“那,不是悲剧吗?”
“不,是秋天。”
等待或许并未幸运到每次都是双向的奔赴,但等待的出口并不单一,正如幸福的方向从未相同。等待是单方面的事情,原是与被等待的那人那物无关。空白等待着被填满,也正因有了空白,才会演绎出缤纷。正如一张白纸默默承载着或美或丑的形象,而那正成为白纸的价值所在。等待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长久到思念的泪水浸透了岁月,期盼的眼神望破了时光。那段岁月必将是一片空白,但其结局,也可能是一片空白,因为生命本是一个欢笑与泪水杂糅的产物,而空白也是如此。可是,谁又能说无限的等待不是无限的希望与期盼呢?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这样作答:“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纵观过去,我们太匆忙;审视现在,我们太聒噪。阿尔贝·加缪在《局外人》中写道:“真正的救赎,并不是厮杀后的胜利,而是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我们也是如此。我们总是拼命“内卷”,仿佛填满人生,就可以拥有圆满。但我们却忘了给人生留白,我们不断地向前,生怕落于他人之后,因而无暇停留,去思考,去省悟,去参透。我们只是被潮水裹挟,人生的空间太过拥挤,没有一块空白。这种人生,是无从落脚的、局促的人生。
人当如风,来之辄去,但拂却一片叶。虽匆匆,但从容。
评点:余音
生活虽五彩斑斓,却也有空白足以体味。作者将抽象化为具象,河水流去、人的离开、史铁生的观点、余秋雨的看法,都像很多支箭射向“空白”的靶心。作者很巧妙地将人生中的很多要素与空白结合,如希望、羁绊、美与丑等,更加凸显了文章的哲学意味。
(指导教师:徐双翼/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