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速递

00后开始整顿餐具费?

在山东淄博的一家餐馆,6名用餐的大学生未被提前告知要收取1元/套的餐具费,结账的账单却显示了餐具费一项,上网搜索信息后发现收取餐具费违法,于是打包带走了餐具。这件事迅速在网络上引起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就要用魔法打败魔法”“想这么干很久了”……

微评

从00后整顿职场,到00后整顿餐饮业,表面看都是年少轻狂“不懂事”,但现实社会缺乏的恰恰就是这一份较真精神。我们需要做敢于打破潜规则,向不合理的、侵犯个人权益的现象说不的人。也许这些年轻人的有限举动无法彻底改变现状,但是他们至少让我们意识到了,还存在那么一小撮较真的人,我们也是这种较真的受益者。(翟礼,《光明日报》)

适用主题:打破规则;拓展思维边界;关注内在诉求;较真精神……

莫让短视频的“乡土气”变了味

近年来,各类短视频平台发展得风生水起,“乡村”元素已成为一种短视频的流量密码。一批“新农人”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乡村的日常生活、特色美食、传统手工艺等,向大众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与乡村文化,吸引了大批粉丝。

微评

“乡土气”短视频之所以能够“出圈”“爆火”,原因在于乡村承载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乡村还是重要的媒介景观,大众媒介围绕乡土空间创造出一系列作品,使之成为大家共同的精神家园。“乡土气”短视频同时还能激发万千游子的“乡愁”,“乡村”元素凭借自身特有的质朴、纯粹成为治愈当下浮躁社会的一剂“良药”。(汤益龙,《人民日报》)

适用主题:农耕文明;时代精神;中国故事;情感共鸣……

地铁成了“快递员”?

北京市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快递运输试运营工作,尝试运用地铁非高峰时段富余运力送快递。地铁成了“快递员”,此举迅速引发了多方关注。

微评

着眼于现实,运用地铁的“闲时流量”开展快递运输,变“拉椅子”为“拉箱子”,实现运力的“削峰平谷”,既可极大提高快递的配送和周转效率,也有助于缓解交通拥堵,降低碳排放,提升地铁效益,更为城市挖掘公共资源潜力、提高城市治理质量形成了示范。不断汲取“无穷的群众智慧”,让越来越多叫好又叫座的“挖潜之举”在城市中不断涌现。(鲍南,《北京日报》)

适用主题:城市温度;独辟蹊径;共享经济;资源节约;城市认同感……

“外卖诗人”加入作协

中国作家网发布了中国作家协会2023年新会员名单,其中,火爆网络的55岁“外卖诗人”王计兵赫然在列,引发网友点赞和热议。

微评

“外卖诗人”加入作协是对个体的肯定与认同,也是对平民表达的认可与尊重。即便学历不高,没有光鲜耀眼的职业,只要有优秀的作品,平实的劳动者也可以成为作家。这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有关注时代、拥抱时代,深入生活、扎根百姓,文艺创作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与感染力。“诗和远方”并不遥远,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独一无二的精神家园。(杨朝清,《工人日报》)

适用主题:平民表达;丰盈的精神世界;个体认同;文学始终在场……

评论区被“量身定制”了?

有网友抱怨说,和妻子观看同一条视频时,自己手机的评论区以男性立场为主,而妻子手机的评论区则是以女性立场为主。评论区展现出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让不少网友感到脊背发凉,纷纷表示自己也遇到过相似的情况。

微评

本应是观点碰撞之地的评论区,随着算法技术的入侵,不同观点、不同世界之间被筑起了厚实的墙壁,使网络用户深陷信息茧房之中。如此往复,人们所接触的信息会越来越单一,知识面也将停止向外扩展,思考能力会停滞不前,甚至失去辨别真相的能力,自以为手握的就是真理。技术是把双刃剑,算法技术也是如此。作为万千网络用户中的一员,要有“破茧”意识,勇于突破“茧房”束缚,敢于跳出舒适圈,保持警醒,兼听则明。(孟嘉多、杨梦琪,《中国青年报》)

适用主题:信息茧房;科技的利与弊;跳出舒适圈;理性认知……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