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影视剧中的优质素材(四)
一、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
影片《志愿军:雄兵出击》讲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志愿军将士浴血奋战共同打赢的这场“立国之战”,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和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品质,书写了不朽的民族精神史诗。
角度一: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大一统”观念,“统一性”确保了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使其在面对侵略时有着超强的民族凝聚力和顽强的抗争精神。影片开篇从传承中华文明历史脉络的角度,介绍了这场仗非打不可的理由。
角度二:坚持守正创新。
以史为鉴,可以正视现在,更能着眼未来。该片逼真再现历史,让观众身临其境,在珍惜现实美好的同时反思现实,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局势,该如何树立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
角度三:展现新时代表达。
优秀影片应致力于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该片巧用各种影像符号表达情感,传达出特有的东方审美意象。松骨峰上的雪松在狂轰乱炸下屹立不倒,与三连战士们的精神骨气相呼应。
角度四:讲好中国故事。
军人也是一个个血肉之躯、鲜活复杂的个体,有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也有忐忑不安的顾虑牵挂,有牺牲奉献的家国情怀也有情意绵长的亲情友情,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也有本能存在的保守脆弱。真实的个体需求,既有不同民族文化烙印,也有全人类的共通情感。
金句素材
1.上了战场,同生共死。
运用示例:几千年前,秦国士兵高歌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奔赴前线;几千年后,志愿军将士带着“上了战场,同生共死”的信念,英勇杀敌。变化的是战场情况,不变的是心中豪情。那一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热血,几千年来,一直在华夏儿女的胸腔中汩汩流动。
2.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
运用示例:抗美援朝战场涌现出了很多志愿军英雄。他们用胸膛堵枪眼,以身躯作人梯,把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踩在脚下。“每思祖国金汤固,常忆英雄铁甲寒。”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却,那些冒着炮火前进的英雄。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值得致敬的群体!
3.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运用示例:抗美援朝战争已经结束七十年,战场上的硝烟早已经消散,但是英雄的事迹和精神,一直在中华儿女心中永存。“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我们要铭记英雄、学习英雄,因为我们深知,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二、电视剧《父辈的荣耀》
一棵树长成要十年,一座青山的出现要多少年?电视剧《父辈的荣耀》用三代林业人的坚守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子顾长山和陈兴杰扛起林业改革,身体力行去保护生态,成功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珍视。
角度一:我们不歌颂苦难,但我们追寻光。
《父辈的荣耀》中既有苦情,更有道义与担当、情怀和热望。苦情是人性中坚韧、善良、不屈、顽强等美好品质的显影液,它们共同构成了平民史诗的底色。我们不歌颂苦难,我们歌颂的是面对苦难依然不断拼搏奋斗的人。
角度二:个体命运与民族命运结合。
第二代林业工人顾长山,在失去了林场工作后,带领工友积极寻找新出路,个人境遇背后是国家生态建设的持续深入推进;而陈兴杰作为第三代,离开林场又回到林场的经历,折射了年轻一代人对于父辈荣耀的传承。
角度三: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系,是中国人精神和情感的根据地。
顾长山身为队长的责任感,让他收养了许多工友的孩子,组成了庞大的七口之家。经历过各种磨难,孩子们长大了,各有所成,但这个家始终是他们共同的根。“父辈的荣耀”,荣耀的是父辈身上存在的那种中国人的负重担当的精神、坚韧的生活意志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运用示例:毕业后,留在城市,还是回到家乡?这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其实,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奋斗才是题中之义。电视剧《父辈的荣耀》中,新一代林业人陈兴杰、梁凤勤,从离乡到返乡,用学到的知识参与林场的生态文明建设,让三道沟林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见,只要清楚内心所求,在任何地方都能够向上生长,活出自己的精彩。
金句素材
这条路不行,你还有成千上万条路呢。
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自己。
哪块土地能活人,你就在那块土地扎根。
你认准的道,盯着它,别分心,一直走下去。
(指导教师:李寨主/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