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说服与被说服”导写

作者: 张小群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说服一个人,不仅能捍卫自己的观点,也能扩大自己的世界。”

也有人说:“人最应该培养的能力,其实不是说服力,而是被说服的能力。不能被说服很可能会丢掉整个世界。”

对于“说服与被说服”,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二元关系的观点型材料作文题。第一段材料强调的是“说服”的重要性,第二段强调的是“被说服”的重要性。除了“说服”与“被说服”,材料还暗含了一个关键词——“世界”。“说服”与“被说服”并非对立关系,可以统一,文章立意可以综合二者,体现思辨性。但第二段材料“不能被说服很可能会丢掉整个世界”一句,可见,失去被说服的能力,后果会更严重。命题者更倾向考生侧重从培养被说服的能力的角度着手。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培养被说服的能力,让我们在表达自我的同时也倾听他人意见,能使我们客观辨析自我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而这,恰好是强调个性张扬、展现自我的大多数人欠缺的能力。当然,不管是二者并重,还是权衡之后侧重某一方,立意不分高下。

例文

善于说服,悦于被说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王静瑶

有人说,说服足以捍卫观点,扩大世界;也有人说,不能被说服可能会失去整个世界。扩大世界固然重要,但失去世界更为可怕。因此,我们在培养说服他人的能力的同时,也要重视提升被说服的能力。

说服是向外的推动力,是表达自我、捍卫观点,进而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影响力的过程;而被说服是向内的接收,是倾听他人声音,接纳和包容他人观点,进而走出狭隘的自我,拥抱广阔世界的智慧。说服可以扩大世界,而被说服,能够丰盈自己的思想,进而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不能被说服,则很有可能养成固执己见、刚愎自用的个性,轻则固步自封,跟不上时代的潮流;重则听不进苦口良言,错失良机,甚至引火自焚。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说服的重要性。说服人者,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用自身魅力征服他人,促共同发展。万隆会议上,周总理侃侃而谈,用“求同存异”的外交原则说服亚非各国放下成见,在西方的封锁中破新局见新机,推动亚非国家协力发展,继而壮大和平与民主的力量。可见,敢于发声,不失说服的魄力,可以化被动为主动,引领时局发展,扩大自己的世界。

然而,一味地说服别人,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拥有被说服的胸怀。人们的立场、经历以及思想层次不同,自然会带来认知的差异。而接受差异,则可能会痛苦不安。于是,人们对于“被说服”这事,往往是十分谨慎的。范增数目项羽,项羽置之不顾,在犹豫不决中错失除去刘邦的大好时机。相反,齐威王被邹忌说服,知错就改,广开言路,开拓了“皆朝于齐”的新局。可见,被说服建立了自己和外界的连接,用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被说服”,既能保住既有的领地,也能突破自我,发现新世界。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有说服的能力,更要有被说服的气魄。明辨是非,勇敢地发声,海纳百川,虚心地倾听,拥抱世界。

集“说服”与“被说服”的能力于一身,我们才能拥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气魄,才可书写“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壮丽篇章。

评点

文章审题精准,充分肯定了“说服”与“被说服”的作用,并且在二者关系间进行了简单的思辨。对于“说服”与“被说服”的理解,第二段进行了诠释,可见作者对二者的概念是很清晰的,这点在后面的举例论证中也可体现。在用例方面,自然贴切地扣住“扩大世界”或者“失去世界”这一观点,这说明作者也发现了材料的第三个关键词“世界”。在语言表达方面,段落之间的衔接很自然,长短句运用自如,体现了作者较高的语言素养。

(编辑:李跃)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