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起·万物生
作者: 本刊编辑部身着飘逸汉服的年轻人散见于六街三市,具有传统文化韵味的国风音乐响彻在街头巷尾;从敦煌四中的学生们衣袖满“敦煌”的“出圈”校服,到2023年大火的电影《封神》……近年来,多领域覆盖的“国潮”上升为主流的社会精神风尚,逐渐铺开一幅壮大的“国潮”图景。
无声无息间,国潮之风乍起,中国文化与大国科技助力国潮稳扎稳打、势不可挡。
清华大学创意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国潮研究报告》提到,“国潮”,是“国”与“潮”的相加。“国”的指向很明确,即中国,意指中华文化的复兴。而“潮”的内涵很多元,是新兴消费趋势,也是前沿文化潮流。它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期待,人们不仅希望这股潮流带来国货的升级与创新,还期盼它能够将我们民族品牌的影响力推向更广阔的远方。
“国潮”一词一开始更加侧重的是“潮”,中国本土设计师以独特、自我为文化内核又融入时尚个性的设计,为一部分年轻人所追捧。后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国潮文化迎来了转折点,“国潮”一词逐渐向“国”倾斜。一系列将中国文化有效融入的国潮品牌,以相对亲民的价格和独特的文化核心,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运用示例:这几年,RIO花露水鸡尾酒成为爆款,故宫文创和颐和园文创联名推出各式各样的周边产品收获“粉丝”无数,中华老字号大白兔联手气味图书馆推出香水……各种国字号老品牌跨界合作,引领“国潮”,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深厚的传统文化滋养着国货不断创新、创造,进而开启“国潮”时代。
当传统与潮流相融创造了惊喜,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为文化自信写下生动的注脚。
国潮与机械朋克
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游客的年龄层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从单纯追求环境与场景的新奇,逐渐转变为更加关注心灵与情感上的链接。在这一点上,国潮与机械朋克的碰撞为城市文旅发展提供了全新机遇,更让中国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生机。
素材呈现
似乎没有一个上古传奇,能比《山海经》更惹人遐思。那些奇幻又强大凶猛的神兽承载着华夏上古先民们的浪漫,是后世幻想文学的源头之一。机械装置艺术家肖迪不满足于让巨兽们只停留在脑海的想象中,他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配合体验式的互动模式,立志于打造出一个基于《山海经》的“国潮”神兽宇宙。在完全原创且没有参考先例的情况下,肖迪和团队通过制作泥模、3D扫描、零件生产及组装等多个步骤,完成了第一个作品——开封清明上河园的“中华巨马”。随后,他的作品不断丰富起来,玄豹、麒麟金璃、巨熊北北等“东方巨兽”系列作品,都引起极大关注。肖迪希望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共生,向世界讲述一个个传奇的中国故事。
运用示例:“浪漫”似乎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不论是《山海经》中瑰丽的上古神话、珍禽走兽,还是李白诗中所写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不蕴含着古人对于世间万物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在现代生活中,有一群像机械装置艺术家肖迪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心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的使命感,通过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新技术的融合,穿越时空与神兽共舞、与古人同饮。
国潮与中国动画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就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派,剪纸动画、水墨动画、木偶动画等多种形式,倍受世界动画爱好者的赞赏。《葫芦兄弟》《小蝌蚪找妈妈》等众多耳熟能详的动画,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创作者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功找到传统文化的时代化表达。
素材呈现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和邹靖,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背景还原唐朝风貌,做了大量功课,从学习礼仪到研究服饰花纹,还带领团队去了很多地方采风。在西安,他们骑车沿城墙走,体会长安的古意;为拍出《将进酒》的诗意,到九曲黄河寻找灵感;为拍出边塞的肃杀,来到千年前哥舒翰镇守的潼关,看眼前河水汤汤、山脉起伏,在牧民的带领下,上马骑行,体验一番高适当年的军旅生活。谢君伟和邹靖以及团队历经三年才成功将原剧本中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图像呈现给观众。《长安三万里》中诗人们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和突围,也映照着当代人的境遇。他们希望将观众带入那个历史时空,看看那些伟大的灵魂如何定义和选择自己的人生。
运用示例:以国产动漫和古风文化为代表的中国风审美潮流屡屡破圈,成为近些年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对其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生成既传统又现代的全新中国风文化IP。因此,国产动漫要拍的是中国人,是中国文化,是中国审美,也是延绵千年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自信。
国潮与烟花文化
烟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遗产。从古至今,它蕴含着人们的精神际遇,表达着民族的共同期盼。我国烟花制作历史悠久,燃放时不仅可以呈现多彩的火焰,还可以在空中形成丰富的图案。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异彩纷呈的烟花表演,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式的浪漫”。
素材呈现
黄成出生在素有“花炮之乡”美称的浏阳,烟花是他儿时的快乐记忆,也是家乡的骄傲。黄成大学时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后因研发出了一套音乐烟火程序控制,开启了他焰火导演的事业之路。焰火导演工作分为两个部分: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其中文化创意是黄成更为看重的。如何推动烟花的创新发展?黄成和团队想到了用烟花讲故事,并创立了“花火剧团”。他与团队成员不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尝试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传统的文化艺术进行融合表演。如今,他们已经成功完成1000多场大型烟花秀,其中包括2018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表演、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焰火等,并多次参加国际烟花赛事,拿下40多个国内外奖项。
运用示例:从走出浏阳到奔赴全国,再到走向世界,黄成带领团队在无数城市的夜空中上演了一场又一场的烟花艺术盛宴。一批像黄成一样的新时代青年,正在不断为家乡更加美好的明天而持续奋斗,他们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
国潮与非遗手作
非遗铭刻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保护传承非遗,本质上就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保护非遗,还需依托于非遗传承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让那些传承者凭着手艺人的身份成为“受益人”,让传统文化通过那些灵巧之手、灵秀之心的创作,有机地融入到生活化场景当中,在日常生活中绽放光华。
素材呈现
民间艺术设计专业出身的王丹青,格外青睐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希望能够做到将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大学时期,王丹青来到了苗绣的发源地——贵州,与苗绣这一国家级非遗传承技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邀请来自贵州、四川、云南以及新疆的1397名绣娘加入手工刺绣的队伍,在促进乡村振兴的同时,绣娘们的人生也得到了改变。
为了做出“让城市里的年轻人更感兴趣”的非遗手工艺产品,王丹青和她的团队创新刺绣图样,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为手工艺产品注入灵魂。王丹青说:“我相信手艺的力量,它不是惊涛骇浪的动魄惊心,却能够水滴石穿,沧海桑田。”
运用示例:面对“快”节奏的当代生活,总有人选择“慢”下来,在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坚守着非遗传承的初心,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国潮手艺人王丹青,将传统非遗手艺与时尚完美匹配,借助专注于“新潮国货”的电商平台,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非遗产品,让我们从一件件有“温度”的手作中,感受“中国手艺”的力量!
从国货到国潮,从洋货的替代品到屹立于国际名品之林,从跟跑到弯道超车,“国潮”的走红是意外还是必然?清华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教授胡钰指出:“‘国潮’不仅是国货之潮,也是国力之潮,更是国运之潮。”
国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挖和创新。
前段时间的“马面裙”热度以及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和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场景设计,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国人审美风尚和文化态度正在发生转变,正在逐步转向青睐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学思想的文化符号和设计思路,并且越来越乐于尝试、善于创新、敢于表达。
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崛起助力国潮出圈。
中国国产品牌将乡土化、小众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到产品中,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获取灵感,结合当下人们的审美加以创新。同时,注重展现全球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设计思路,打造出独特的潮流商品。那些构建了核心实力的国货品牌,不仅关注产品品质和创新,更注重守正固本弘扬国潮国风,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更新的时代内涵。
新青年传承华流,谱时代“潮”音。
在时代洪流中,国潮新青年勇立潮头,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闯出一片天地。他们努力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从吃穿住用到文化共鸣,从中国制造到大国设计,让传统文化不断派生新意。
国潮“潮”在文化自信,“潮”在群体认同。
国潮兴起是基于国家对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以及新时代下消费者强烈的本土意识和文化认同。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是国潮爆火的主导原因之一。
时评范本
极具古典美的汉服、创新特色浓郁的故宫文创、融合科技感与传统文化元素的手表……近年来,国潮爆款不断涌现,将中国文化符号、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技艺、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等结合在一起,其流行既是国力的体现,也代表了传统文化的回归。
国潮之所以“潮”,不仅在于产品的外在品质个性时尚,也源于其中的“国”字。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当代人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相比于其他文化符号,国潮所具备的传统文化特征更易引发国人的情感共鸣。因此,国潮不能仅靠简单的复古怀旧,必须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艺术创造力和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做到“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正如国内知名动力机械装置艺术家肖迪,不断打造一个个具有中华神韵和工业印记的机械艺术装置;《长安三万里》导演谢君伟、邹靖对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挖掘,唤起国人对诗和远方的探索;来自“花炮之乡”浏阳的焰火导演黄成,带领“花火剧团”走出湖南、走向世界;“爆品女王”王丹青联动乡村与城市、设计师与手工艺人两种空间与人群,将传统非遗手艺与时尚结合……因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群国潮青年坚持打造兼具现代科技感与文化气息,富含创新形式的东方潮流文化,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更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感染力。
短短几年,国潮起风了,但也成“疯”了。当所有品牌一窝蜂而上,迎合或者讨好市场时,让原本光鲜亮丽的国潮圈滋生出种种乱象,最突出的问题是国潮被滥用。野蛮生长的喧嚣过后,终将回归理性。大浪淘沙后,只会简单模仿、盲目跟风的“国潮”终将被时代抛弃。那些长在文化沃土里,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国潮,才会真正地令人心潮澎湃。可以预见的是,这一路上还会汇入更多支流,国潮未来之势必定蔚为大观。
(编辑:关晓星 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