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回头与走远路”导写
作者: 林启华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
也有人说:一个不回头的人,不仅走不了远路,甚至无路可走。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中的关键词:“回头”“不回头”“远路”。
“回头”可以指回顾走过的道路,审视过往,反思过去的得与失,总结经验与教训;也可以指被过去束缚,沉溺于过往,做事不果断、瞻前顾后;还可以指面对前行道路上的困难往后退缩,恐惧害怕,畏首畏尾。
“不回头”可以指对过往不知反思,不懂总结,做事莽撞,一意孤行;也可以指不拘泥于过去的得与失,勇往直前,果断行事;还可以指面对前行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不逃避,不退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远路”可以指行事的成功,也可以指先行者、开拓者虽然失败但为后来人开辟新路奠定的基础,还可以指在原来基础上的每一次进步。
“回头”“不回头”是两种矛盾的状态,而“远路”是把它们统一起来的目的。本次写作只要理清“回头”“不回头”各自的对立面、相互的对立面,以及它们的统一性,能表达清楚即可。
例文
回头与否,路在脚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叶雨辰
有人认为,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没有远路可走,而一个不回头的人甚至无路可走。可我却认为事实不尽如此,无论回头与否,“远路”都在脚下。
一个频频回头的人,或许是因为谨慎,每当举手落下一子,就要纵观棋局,反复回望。而有的因为恋旧,远行的游子多次回望故乡,总是舍不下那片热土。前者往往害怕结果的失败,有自我局限而带来的桎梏,亦有来自于外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后者往往让自己困于心中情感与理念的枷锁而走不了远路。但事实不尽如此,回望每一处落子,纵观棋局,见微知著,有可能赢下一盘棋。苏武困于漠北,却始终手持汉朝旄节牧羊,何曾不思乡?一直待到旄节上牦尾尽落依旧不放弃,最终荣归故里。由此可见,频频回头的人也可以行远路。
而那些不回头的人呢?往往有一颗横冲直撞的心,也会有一颗坚定信念的心。只不过那些“撞南墙”却不回头的人往往容易陷入思维的怪圈。倘若此时不回头,那便无路可走。而相反,当终点在远方,道路是正确的,反而要一颗“不回头”勇往直前的心,方可能踏破荆棘。自古以来,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用“不回头”的恒心走出新时代的道路。科学家们代代传承,用“不回头”的精神创造科学奇迹。由此可见,不回头的人,也会有一条曲折而又光明的道路。
事实上,“不回头”和“回头”并非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不回头”与“回头”并不影响前行。苏轼仕途顺利时,他在徐州带领民众抵抗水患,在杭州为民百姓建造苏堤,他不曾回头,锐意进取,创造政绩。而贬谪之后,他困在黄州,奔波儋州,他频频回头,探问自己的内心,寻求精神升华,创造出无数震烁千古的诗文。梭罗幽居瓦尔登湖的“不回头”和两年后的重归社会,都走出了一条远路。无论回头与否,都是人生之解。
揆诸当下,无论是“回头”寻找命运齿轮转动的瞬间,还是一往无前都无所谓,路不会因为你的回头与否而发生改变。路永远在脚下,不妨先厘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自己的光明大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一条路的尽头都是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坚定地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回头无妨,不回头也无妨,一直走下去的路就是远路。
路远,行则将至。也愿各位走上人生之路后,此行无憾,抵达终点时回头再看“轻舟已过万重山”。
评点:文章立足话题,论述很有思辨性。一个人频频回头,肯定存在问题。但一个人频频回头,也有价值。一个人不回头,一定存在问题。但一个人不回头,更能取得成功。“回头”与“不回头”是有其统一性,思与行都是必要的。文章对此复杂的问题,进行有条理的阐述,使我们轻松明白其中的道理。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