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全红婵,就别用“饭圈”思维裹挟她

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10米台决赛中,陈芋汐以436.80分夺冠,全红婵则以427.60分屈居亚军。比赛结束后,一粉丝在看台上大吼,称裁判故意压全红婵的分,将正在接受采访的全红婵也吓了一跳。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发文,抵制“饭圈”乱象向体育领域蔓延渗透。

事实上,发生在全红婵身上的“饭圈”乱象,不是个例。就在一个多月前,国乒运动员王楚钦对“饭圈”陋习发出声明,“在赛场外,我也是普通人,希望大家能尊重彼此的隐私,保持距离,给我一些喘息的私人空间。”王楚钦通过官方球迷会发布声明,呼吁尊重其个人隐私,希望抵制“代拍”和长时间跟拍等行为。中国女篮球员杨舒予也曾明确表示:“不要接机,不喜欢,球场见,谢谢。”

文本解读

角度一:粉丝的“无脑护”,名为爱,实为害。

竞技场是体育精神的签到处,不是饭圈做派的跑马场。而顺着“死忠护主”的心态去渲染阴谋论、网暴竞争对手,更是逾越了“追星”的边界,变成了“名为爱,实为害”的低级“粉”。

角度二:体育“饭圈化”之风不可长。

运动场上没有常胜将军,运动员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成功和挫折考验,不断汲取经验教训,继续前行。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运动员很难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外界的过度追捧和盲目讨伐,容易让人产生错误认知。

作为体育爱好者,我们应尽可能提供更多正能量的“阳光雨露”,助力运动员“茁壮成长”。

运用示例: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让运动员安心、专心聚焦本职工作,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越来越多的体育爱好者长期持续地关注体育、参与体育,共同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添砖加瓦,这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努力方向。同时对于那些浑水摸鱼、利益驱动的“饭圈”乱象,我们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和警醒,切莫上当,不要被这种乱象带了节奏、坏了大局。

(选摘自《新京报》等/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