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柱
“铛铛铛,铛铛铛……”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农贸城的“木香堂木雕非遗工坊”作坊内,清晨6点便准时响起雕刻木头声,潍坊市工艺美术大师、昌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昌乐木雕代表性传承人刘金柱开始了一天的雕刻工作。构思、画图、打胚、精修、打磨、抛光、上蜡,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而这样的生活,他持续了20年。
人物解读
角度一:既然喜欢,就要坚持。
“从祖辈就开始做这个,我从小跟着父亲、叔叔,耳濡目染,也一步一步喜欢上这门手艺。”每当看见一个普通的木板被自己一刀一刀地雕刻成为一个作品,被大家捧在手里观赏把玩的时候,刘金柱就感觉到非常自豪。
刘金柱扎根木雕创作中,克服困难,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培训学习、刻苦钻研和遍访民间木雕手工艺人,加之多年的创作经历和自己特制的工具,他在木雕创作中后期的处理上都有了更大进步。
角度二:创新中完美展现木雕风采。
雕刻的打胚环节很讲究技巧,既要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其进行构图,又要做到有层次、有动势,比例协调。“打磨阶段比较考验功夫和耐性,要根据作品的需要,选用粗细不同的砂纸顺着木纤维方向细细打磨,直至作品通体光滑无毛刺。”
结合当代社会审美观念,刘金柱对木雕加以创新,对一件木雕作品采用多种雕刻技法进行创作,使其更完美地展现木雕风采,使木雕作品更有层次感、立体感。
运用示例:坚持才有取得成功的可能。山东昌乐木雕非遗传承人刘金柱从事木雕二十年,在一刀一刀中成为工艺美术大师。其实学雕刻最开始的几年,受伤是经常的事儿,比如有一次做一个茶盘,他的左手被机器打到,四个手指受伤,所以,他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他说:“既然喜欢这一行,就要坚持下来。”是的,喜欢就要下决心坚持,没有坚持,任何一行都干不好。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