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

2023年11月,话题“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据统计,中国明代杰出小说家吴承恩为中国电影贡献了近60亿的票房,“参与”作品135部,贡献了《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许多优秀电影作品。此外,数据统计还显示,蒲松龄参与作品120部,罗贯中参与作品67部,施耐庵参与作品100部,曹雪芹参与作品41部。不少网友表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西游记》简直承包我的童年”,还有网友戏言“吴哥是内娱第一顶流编剧,现代编剧们快卷起来”。

文本解读

角度一:中国古典文学为各类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厚滋养。

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说明今天的人们依然品读着古典文学,依然能汲取到精神滋养。而这,正是古典文学的不朽之处和时代价值。让经典原型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现情感共性和时代特征,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力量,应该是当代艺术家的追求与使命。

角度二:创新离不开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要不断拓宽精神视野、更新艺术观念,更要立足现代价值观念,重新认知和阐释传统,挖掘其所蕴含的跨越时空、足以征服当代观众的精神、情感和力量,使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得到有力弘扬和广泛传播。

角度三:深度挖掘和再创造,推动经典更加深入人心。

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作为我国经典文学作品,根据它改编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电影、电视剧、动漫等均有涉及,且广受观众欢迎。对“吴承恩作品票房59亿”相关话题的关注和善意调侃,既证明了吴承恩等古代小说家们作品的魅力和影响力,也反映着观众对本土文化和传统的热爱。

运用示例

近年来,孙悟空、白蛇、哪吒、姜子牙等民间文学传统人物形象再次鲜活地展现在大银幕上,《白蛇传·情》《醒狮》《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等讲述中国传统故事、展现中华文化魅力的影视作品屡获海内外观众好评。这些影视作品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在技术的加持下创新表达方式、大幅拓展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生成了新的、具有全球普遍性的美学风格与文艺经验。

(选摘自九派新闻、中工网等/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