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边界守分寸,维护边界立底线

作者: 田一新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人们之间一旦失了边界感,群众便暴露在窥窥众目之下,法治将会模棱两可。”承应作家费德曼在其著作中的箴言,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也应有边界感。

与他人保持边界,坚守分寸。

在十九世纪,心理学家做了一项关于人类社交的研究,结果表明:每个人都有一个以自己为中心,大约1.5米为半径的社交舒适区。陌生人一旦越界,踏入这个圆,便会提高圆心者的警惕心,增加社交失败的概率,这便是边界感。身处网络社会,应该对自己的言行、想法和情绪负责,不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常怀边界感于心,将边界感作为人际交往的守则,与他人保持边界,守好分寸。

维护自我边界,树立社交底线。

“凡事皆可两面思考。”如果说边界感对内在于“不过度介入他人的生活”,那么,对外就在于“能够在他人越界时,及时表示反对,维护自己的自主性”。近年来,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用实力为祖国赢得荣誉,也成为不少人的追“星”对象。然而,一旦追星跨过了理性界线,侵犯运动员的隐私、在社交平台互相拉踩,甚至是赛场上攻击裁判等极端情况频繁发生,樊振东、王楚钦和杨舒予等运动员都公开呼吁抵制这一现象。身处网络社会,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言论时,我们守住初心,保持理性,树立社交底线,保持“人间清醒”。

护界,但不越界。

曾国藩有言道:“居今之世,要以言逊为宜。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恃之道。”人际交往倘若没有边界感,便会丑态毕露;国际交往倘若没有边界感,便会失去大国形象;文化交流倘若没有边界感,便会使精华与糟粕杂糅,降低了艺术的价值。

苏轼有云:“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愿大家坚守自我,保持边界守分寸,维护边界立底线!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评点:文章从费德曼的名言切入,点出“边界感”的重要性,引出中心论点,接着从对他人、对自己、双方如何“有边界感”分别论证。作者从现实例子和历史故事中精选典型事例,辅以中外名人名言,有效连缀全文,并灵活化用处理,很好地诠释了命题意图和写作要求。论据典型,思路清晰,语言典雅,思辨性强。

(编辑:王冠婷)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