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年度报告”,用真实立起人生的路标

作者: 郑雅文

年末,各大平台的年度报告如约而至。然而,网友却不满这份被美化的“赛博形象”,纷纷自创“野生年度报告”:“这一年你曾976次暗下决心,明天就把课都旷了出去玩,但是依旧坚持到了12月,决定等到寒假再说”“这一年你总共发送987654321次哈哈哈哈哈哈哈”……这些报告沿用了APP年度报告的写法,数据总结加上积极向上的褒义词汇。这种荒谬和自嘲让年度报告成为了互联网上新的“热梗”,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文本解读

角度一:生活的真实与虚幻。

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到事实并非如此,但依然愿意遵循算法给定的逻辑进行展示和分享。这或许是因为人们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期待被世界看见。而现在,真实的生活总是被赛博自身“背刺”,大数据已经跟不上个体自身变化的步伐,也无法理解个体在真实生活中的形象。因此,人们开始放下对于数字形象的推崇,转而决定自己来诠释自己的这一年。

角度二:对“美化”的反叛。

大数据给出的年度报告,总带有一种荒诞的失衡感。明明生活其实颇为潦草,年度报告却要拿出最美好的词语来美化生活。“野生年度报告”背后,其实是对于主流观点上无意义的“美化”的反叛。这种反叛并不意味着与主流话语对立,网友们只是在追求自我表达与意义解构。

角度三:有意义的生活。

当我们在转发另类的尴尬年度报告时,我们用那些“无意义”的积极词汇来形容或许潦草的这一年,我们用自己的才思与对生活真实的观察来解读自己所经历的人生。在这样的年度报告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人气”,看到了有意义的生活,看到了自己真正经历的“这一岁”。

运用示例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我们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年度报告作为数据的一种呈现方式,或许呈现了在互联网上的“当时的我们”。而当我们以另类的方式来创造自己的“野生年度报告”时,我们便在用一种特殊的、动态的、有所成长的方式表达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与观点。这种态度与观点无关对错,只关乎真实与勇气。

(选摘自红网/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