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者

作者: 黄永武

什么是旷达呢?它的真涵义,一直不甚了了。就字面上看:旷是器宇宽大,达是通晓事理,好像只要有学识、有器量的人就是旷达者啦,那就太浮泛。

我想:所谓旷达者,就是通晓事物人情在时间中的因果,把现在和将来和在一起看,或把现在和过去和在一起看。一般人见花开了就开心,见花谢了就皱眉,分成二景看。而旷达者是见到花开就想到花谢,合在一起看,就不生悲喜之心了。所谓“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把因果祸福叠映在一起,统为一观,这才是旷达。

从前魏国有一位东门吴,他的独子死了,却不忧伤,旁人看不过去,责询他道:“你的爱子,天下不会有第二个,现在死了,却不忧苦,太没道理吧!”东门吴回答说:“我从前也没有儿子,那时候并不忧苦呀,现在儿子死了,不过回复到从前没儿子的时代一样,为什么要忧苦呢?”他是把现在和过去和在一道看透,所以很旷达。

把时间延长,将因果祸福叠在一起来透视,就可以看见一般人见不到的景象。塞翁失马是家喻户晓的典故,塞翁知道马失掉不一定是祸,马归来不一定是福,孩子骑马摔断腿又不一定是祸,等到战争戕害了许多从军青少年,那摔断腿的孩子反而活着,竟成了福气。元代思想家许衡有首诗说:“花谢花开,时去时来,福方慰眼,祸已成胎!”盈虚消长,祸福相倚,所以“得”不足慕,“失”不必哀,而宋代邵雍所说“落便宜是得便宜”的哲学,就是从这道理中证明出来的。

庄子病危将死,弟子刘之哭得厉害,庄子告诉他说:“我现在死,虽然是比你们先走,但百年后再生的时候,你却在我后头啦!得失难说,何必只贪眼前这片刻的便宜呢?”看破了生死关,庄子真是千古中最旷达的人了。(本刊有删减)

运用示例

我们常说,旷达的人心胸博大,宽容别人,亦放过自己,的确如此。旷达是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也是一种美好的道德情操,其实,我觉得,旷达更是一种人生智慧。旷达的人,看事物不仅看眼前的“一点”,还能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也就是说,旷达的人看到的是“一段”,时间虽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但着眼于“一点”,还是着眼于“一段”,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一定是截然不同的。正是着眼于“一段”,旷达的人才不会囿于眼前的荣辱、计较一时的得失、苦当下的窘境,才会放下、看淡。阅尽人间沧桑却初心不改,应对世事潇洒自如,游刃有余,岂不是人生的大智慧?——吴柳

(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