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补组合式材料作文题辩证关系解析

作者: 罗富强 朱姝桦

两则或三则材料相组合,内容和题旨上,或近义并列,或反义对比,这是时下比较流行的高考作文题命制形式。对于这两种情形,考生大都很熟悉,审题立意流程和方法也都了如指掌。但如果文题给出的两则材料,既不是近义并列关系,也非反义对比关系,二者表面上相去甚远,内涵上又相互补充,相生相依,这样的题目该如何审题立意?

为了便于理解和识别,笔者给它起了个名字——互补组合式材料作文题。我们用一道文题来具体解析这个概念。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荀子

材料二: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挫折,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海明威

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详解

文题给出了两则材料。材料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提出了一种对待问题的态度与做法,即“不怨人,不怨天”。这则材料暗含了一个前提,即“遇到了困难”——这恰好与材料二产生了共鸣。

材料二中提到“每一个人在世界上都要受挫折,并表明了态度倾向:“有许多人反而在折断的地方长得最结实。”表述虽然形象化,但含义不难理解——这与材料一所展现的态度和行动高度一致。

由此,两则材料“内涵上相互补充,相生相依”,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问题情境。具体而言,材料一明确了思辨的方向,聚焦于立身处世的一种基本态度和行为取向,即凡事“不怨人,不怨天”;材料二则创设了针对性的问题情境,指明了思辨的具体问题,即“受挫折”——在确立立意时,两者缺一不可,相互补充,只有整合两者,才能得出一个准确而完整的立意。

参考立意:面临人生事业挫折时,不宜归咎于外部因素,而应自我省察,明辨己身,汲取经验,化解困境,勇毅前行。

问题立意示例

1.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

2.为人处世,要有自知之明,不能怨天尤人。

总之,问题立意在于“只抓住一则材料而丢弃了另一则材料“,造成立意的片面化。

例文

以迎难之心向未来

□河南省郑州市慧民外语学校  丁涵一

“日月经年,世事无常;人生如月,盈亏有时。”在沉浮中,我们迷茫地抉择着未来的命运,因而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挫折。然而,时间不会因不幸而停滞,生活还需继续。面对困难带来的荆棘,以迎难而上的心态,辅以自强的奋进精神,打破困境,迈向未来。

“怨天尤人,呵风骂雨”,实为下下策,焉能取之?

楚汉争霸时期,项羽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一代枭雄瞬间陨落,身死国灭,成为天下人的笑柄。然而,更为悲哀的是,在遭遇一连串挫折之际,他未能反躬自省。直至自刎身亡之时,仍抱怨天意不公:“灭我者天也,非战之罪也!”今日,留学美国的复旦孙博士,在面临职业与家庭双重困境时,他一味地责怪命运不公,世事无常,直至流落街头,依靠乞讨度日。古人警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那些在困境中仅知抱怨他人或上天的人,终究会成为历史的笑柄。反之,“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伤口却长出了翅膀。”厄而奋发前行,以修炼沉淀,终有一日,伤口处将绽放最绚烂的鲜花。

周国平说:“真正的救世主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身上。”倘若始终秉持怨天尤人的心态,在纷繁喧嚣中丧失迎难而上的初心,那么,终将在世界这个庞大竞技场中被淘汰。反之,若选择勇敢应对挑战,不屈服于命运,即使置身无月之夜,心灵依然璀璨生辉。

在时代变迁的背景下,面对学校忽视女老生培养的挑战,以及多次肌肉撕裂的困境,甚至在京剧逐渐失去观众关注的现状,王佩瑜坚定地承受住种种压力,勇敢地迎接困难。艰难的挑战锻炼了她的精湛技艺,挫折砥砺了她对京剧的炽热激情,更使她达到了炉火纯青之境。凭借这种迎难而上的决心,她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成为了自己的救世主。

迎难而上的态度是动力,推动着前行的人生。而行动是态度的载体,让迎难而上的态度得以循环在人生之中,为困境中的命运破冰,让挫折中的人生出彩。

审慎面对当下,唯有迎难而上,方能成就美满人生。将坚定态度与实际行动相结合,内化于个人行动之中。在面对学业压力和激烈竞争时,部分同学感叹生不逢时,畏缩不前,望洋兴叹,甚至选择“躺平”放弃——如此抱怨命运,不愿迎难而上,青春必将黯淡无光,人生亦难以焕发光彩。

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只有勇敢地面对,坚定不移地前行,敢于直面过去的伤痛,才能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最终抵达那片广阔的彼岸。

评点

文章论述条理分明,逻辑推理严谨。在开门见山明确中心论点的基础上,先破后立,在批判“‘怨天尤人,呵风骂雨’,实为下下策”之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厄而奋发前行”。论据丰富,且新颖时尚。文章以新颖的观点脱颖而出,独特而不俗的论据引人入胜。文中提及的“孙博士”“王佩瑜”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高中生,既具有代表性,又充满时代气息,从而使得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兼具深度与广度,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编辑:关晓星)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